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哈军工到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军事教育的辉煌历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哈军工到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军事教育的辉煌历程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61064305_121124407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227A037CS00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3%88%E5%B0%94%E6%BB%A8%E5%B7%A5%E7%A8%8B%E5%A4%A7%E5%AD%A6/235286
4.
https://www.sohu.com/a/814278743_121720134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03A006BQ00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8C%E5%9B%BD%E5%B7%A5%E4%B8%9A%E5%92%8C%E4%BF%A1%E6%81%AF%E5%8C%96%E9%83%A8%E7%9B%B4%E5%B1%9E%E9%AB%98%E7%AD%89%E5%AD%A6%E6%A0%A1
7.
https://www.hrbswszyjs.org.cn/news/126.html
8.
http://sec.hrbeu.edu.cn/232/list.htm
9.
http://www.lubanyouke.com/21399.html
10.
https://finance.sina.cn/2025-01-13/detail-ineeutxe2977906.d.html

1953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在抗美援朝的硝烟尚未完全散去的背景下,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创建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这所学院,就是后来被誉为“远东最强”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

01

艰难创业:从无到有的奇迹

1952年3月,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和副总参谋长粟裕向中央军委提交了《关于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的报告》。这份报告很快得到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批准。6月下旬,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调中国人民志愿军代司令员陈赓负责筹建这所学院。

陈赓,这位在战场上屡建奇功的将领,临危受命,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1952年9月,他前往苏联进行实地考察,随后在北京召开了建院的第一次筹委会会议。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过问,足见这所学院的重要性。

1953年4月25日,哈尔滨市南岗区的一片荒地上,陈赓铲下了第一锹土,标志着新中国第一所多军种综合性军事工程学院正式破土动工。仅仅7个月后,首批10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楼就拔地而起。1953年9月1日,学院如期开学,创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

02

亚洲最大:综合性军事院校的崛起

哈军工的规模之大、学科之全,在当时堪称亚洲之最。学院设有空军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海军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等五个系,涵盖23个专业。从航空到导弹,从舰艇到坦克,从工程兵到原子能,几乎涵盖了当时所有重要的军事技术领域。

为了保证教学质量,陈赓亲自出马,从全国各地调集顶尖专家教授。他甚至不惜“堵”在周恩来总理家门口,争取人才调动的批准。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批优秀人才汇聚哈尔滨,为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分迁重组:国防科技大学的诞生

然而,这所辉煌的学府并未能完整地延续下去。1970年,根据国家的战略调整,哈军工开始分迁。火箭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系以及基础课部和院机关划归第七机械工业部,迁往长沙,成立长沙工学院。1973年,原哈军工原子工程系也被调回长沙工学院。至此,长沙工学院拥有了原哈军工的四个系加上基础部,占哈军工办学院系的半壁江山。

1978年,长沙工学院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重回军队序列。2017年,学校以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重建,校本部设在长沙,内设学院位于长沙、南京、武汉、合肥等地。

如今的国防科技大学,已成为我军规模最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拥有61个本科专业,2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8个A类学科,其中4个A+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统科学、软件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

04

精神传承:中国军事教育的丰碑

从1953年到1966年,哈军工虽然只存在了短短13年,但它为中国军事教育和国防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据统计,仅在1953年至1960年间,学院就为全军培养了近万名军事工程技术人员,这些人后来大多成为各军兵种和国防科研单位的技术骨干。

哈军工的精神也得以传承。无论是国防科技大学,还是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继承其衣钵的高校,都在各自的领域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哈军工到国防科技大学,这段历程见证了新中国军事教育的蓬勃发展,也体现了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不断进步。正如毛泽东所期望的那样,哈军工不仅成为了中国的“第二个黄埔”,更以其卓越的办学成效,铸就了我国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