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一座城市的抗洪记忆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一座城市的抗洪记忆
1957年,松花江畔的哈尔滨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面对肆虐的洪水,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经过两个多月的顽强奋战,终于战胜了这场自然灾害,创造了抗洪抢险的奇迹。
为了铭记这段历史,1958年,哈尔滨市在松花江南岸建立了防洪胜利纪念塔。这座由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的纪念塔,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座城市的抗洪精神象征。
纪念塔整体由中央塔身和背景回廊组成,形成半围合结构。塔身高22.5米,塔顶雕有3.5米高的旗帜,塔身雕刻着工农兵和知识分子的立体群像,展现了当年全民战洪水的生动场景。主体周围由20根高7米的古希腊科林斯立柱支撑起35米长的半圆形围廊,围廊两端的浮雕栩栩如生,浮雕后面刻有碑记,记载着哈尔滨人民抗洪的英勇事迹。
值得一提的是,纪念塔基座上刻有三个重要的数字:119.72米、120.30米、120.89米。这三个数字分别代表1932年、1957年、1998年哈尔滨遭遇特大洪水时的最高水位。其中,1932年的大洪水给城市带来了灭顶之灾,而1957年和1998年的洪水则在哈尔滨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被成功制服。这种新旧社会的对比,让人深感震撼。
作为哈尔滨开埠以来最年轻的一类保护建筑,防洪纪念塔承载着重要的历史意义。2006年,该塔入选哈尔滨市第三批保护建筑名单;2009年,获得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2017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单。这些荣誉不仅是对纪念塔建筑价值的认可,更是对其历史意义的肯定。
如今,防洪胜利纪念塔不仅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更是这座城市的精神象征。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缅怀那段艰难的历史。特别是在冬季,纪念塔所在的斯大林公园成为哈尔滨冰雪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道里区重点打造的五大冰雪娱乐园区中,第七届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外滩德嘉雪人码头等项目都与纪念塔遥相呼应,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游玩体验。
站在纪念塔下,仰望高耸的塔身,仿佛能听到当年抗洪抢险的号角声。这座凝聚着哈尔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纪念塔,不仅见证了城市的成长,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