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日本流感疫情持续蔓延,专家提醒注意潜伏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日本流感疫情持续蔓延,专家提醒注意潜伏期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3A056EO00

近期,流感疫情在全球多地持续蔓延,日本和中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流感病例。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流感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更好地应对流感威胁。

日本流感疫情形势严峻

据央视新闻报道,日本厚生劳动省2025年1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最后一周(12月23日至29日)全国定点医疗机构平均报告流感病例64.39例,是前一周的约1.5倍,是去年同期的近3倍,该同时期病例数为过去10年的最高纪录。

据报道,这次流感的大范围暴发格外引人关注。在日本的多个地区,患者人数普遍上升,并且有43个地区已经触发了流感流行警报级别。

我国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信息显示,日本第3周(2025年1月13日-19日),日本全国的流感定点报告数(即平均每家医疗机构收治的流感患者数)为18.38,比上一周的35.02有所下降。从流感病毒的检测情况来看,最近5周检测到 A(H1N1)pdm09 亚型为206份(94%)、A(H3N2)亚型 9 份(4%),B 型为3份(1%)。

日本NIID国立感染症研究所发布2025年第4周(1月20日-1月26日)当地流感分布情况

流感的潜伏期与传播途径

不少人在春节期间赴日本旅游。目前日本流感高峰已过,但从日本旅游回国的人,要留意流感的潜伏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黄维娟等指出,流感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季节性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打喷嚏和咳嗽等产生的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比如手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又触摸自己口鼻是常见的传播方式。在特定场所,如人群密集且环境密闭或通风不良的房间内,流感病毒也可能通过气溶胶的形式传播。通常,流感的潜伏期为1-4天(平均2天),从潜伏期末到出现症状后的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而婴幼儿、孕产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出现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高。

流感引发的肺炎可致命

流感可致命!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流感病毒的季节性流行可导致全球平均每年约300万500万重症病例,29万65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樊慧珍指出,流感一般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患者常会出现畏寒、寒战、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主要为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除呼吸道症状外,流感还可累及胃肠道,引起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此外,可能还会出现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和眼结膜充血等其他症状。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5天后发热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减轻和体力恢复常需较长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如果患者免疫力低或有基础疾病,流感病毒从上呼吸道侵犯肺部,会引起肺泡上皮损伤,肺间质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表现为病毒性肺炎,严重的病毒性肺炎会导致ARDS或重症肺炎,患者表现为畏寒、发热、咳嗽、咳痰、气促、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甚至导致死亡。

“从临床看,流感病毒肺炎容易发生于有基础肺部及心脏疾病患者、孕妇、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缺陷者,早期表现流感症状,病情进展迅速者病死率较高。”樊慧珍说。

我国流感疫情监测情况

国家流感中心的监测显示,近期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下降,以 A(H1N1)pdm09亚型为主。全国共报告3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报告显示,2025年第4周(2025年1月20日-2025年1月26日),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百分比)为5.3%,低于前一周水平(6.3%),高于20222023年同期水平(3.0%和 2.0%),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7.2%)。2025年第4周,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4.2%,低于前一周水平(5.1%),高于20222023年同期水平(2.6%和 2.0%),低于2024年同期水平(5.2%)。

广东流感高发期及预防建议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康敏表示,流感在广东呈季节性流行特征,每年冬春季及夏季都是高发期。

进入春季后,广东多地是“回南天”,早晚温差大、空气湿度大,这种环境非常利于病毒的传播。因此,专家提醒,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每年接种流感疫苗,这样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

另外,采取日常防护和公共卫生措施也可以有效实现呼吸道传染病的多病共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注意咳嗽礼仪和手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2. 增强体质,注意营养均衡,提高身体抵抗力,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别是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场所;
  4. 减少接触出现呼吸道症状的人,接触时注意个人防护;
  5. 做好室内通风换气。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