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卡违规使用,当心摊上大事!
社保卡违规使用,当心摊上大事!
2024年4月,沈阳市医疗保障部门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某定点医疗机构存在严重的医保基金违规使用行为:通过收集患者社保卡虚构医疗服务项目、不按纸质处方信息乱刷医保卡、重复收费、分解处方等方式,造成医保基金损失高达12万余元。目前,该医疗机构已被解除医保协议,相关责任人被移交公安部门立案调查。
这起案件只是近年来社保卡违规使用案件中的冰山一角。随着社保卡功能的不断拓展,其在社会保障和金融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却试图通过违规使用社保卡来牟取不当利益,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社保卡违规使用的主要情形
根据《医疗保障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社保卡违规使用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定点医药机构违规行为
医保管理问题:未建立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内部管理制度;未按规定保管财务账目、费用明细、药品和医用耗材出入库记录等资料;未经参保人员同意提供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以外的医药服务。
一般违规行为:分解住院、挂床住院;过度诊疗、过度检查、分解处方、超量开药;串换药品、医用耗材、诊疗项目和服务设施;为参保人员利用医保待遇转卖药品提供便利;将非医保支付范围的医药费用纳入医保结算。
欺诈骗保行为:诱导、协助他人冒名就医购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串通他人虚开费用单据;伪造、变造、隐匿、涂改、销毁医学文书等有关资料;虚构医药服务项目。
参保人员违规行为
- 将本人社保卡交由他人冒名使用
- 重复享受医疗保障待遇
- 利用医保待遇转卖药品
- 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获取其他非法利益
- 通过伪造、涂改医学文书等方式骗取医保基金
违规使用的法律后果
违规使用社保卡不仅可能导致个人信用受损,还可能面临严厉的法律制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伪造、变造、买卖社会保障卡的行为,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医疗保障部门还建立了举报奖励制度。根据《违法违规使用医疗保障基金举报奖励办法》,举报人提供的线索一经查实,可获得200元至20万元的一次性资金奖励。这一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对违规使用社保卡行为的打击力度。
典型案例警示
2024年,江西省医保局曝光了多起违规使用医保基金的典型案例:
石城县某卫生室通过收集群众社保卡虚构医疗服务项目,造成医保基金损失12246.59元,已被解除医保协议并移交公安部门调查。
南昌青云谱某诊所存在药品进销存不符、虚构医药服务项目等问题,违规金额达866755元,已被解除医保协议并移送公安机关。
高安某精神病医院因放宽入院指征、超标准收费等违规行为,被处以行政罚款53729.5元。
吉安县某药店因处方流转不规范,造成医保基金损失30422.09元,被处以行政罚款33464.30元。
上饶市万年县某药房工作人员为非医保定点药店刷卡售药,已被解除医保定点服务协议。
这些案例充分说明,违规使用社保卡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社保权益,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正确使用社保卡。
正确使用社保卡
为了确保社保卡的安全使用,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妥善保管社保卡:不要随意将社保卡借给他人使用,避免遗失或被盗用。
修改初始密码:初次领取社保卡后,应及时修改初始密码,提高安全性。
了解使用范围:熟悉社保卡的各项功能和使用场景,不要超出规定范围使用。
配合实名制管理:在就医购药时,主动配合实名制管理要求,确保人卡一致。
关注账户信息:定期查询社保卡账户信息,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社保卡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权益而设立的重要证件,其合法使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让我们共同努力,维护社保卡使用的严肃性和规范性,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