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活珠子:你敢尝试吗?
南京活珠子:你敢尝试吗?
“活珠子”是南京特色小吃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正在发育的鸽子蛋或鸡蛋,经过特殊腌制工艺制成。这道小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还因其奇特的口感而成为网红打卡必吃之一。然而,专家提醒其可能存在卫生隐患,引发网友热议。你敢挑战这份神秘美味吗?
活珠子的历史渊源
活珠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南京的街头巷尾就有售卖活珠子的小贩。据《南京地方志》记载,活珠子最早是由南京的道士发明的。道士们在修炼时,为了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强壮,他们会食用一些特殊的食品。其中,活珠子就是他们经常食用的一种食品。道士们认为,活珠子具有滋补养生的功效,可以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活珠子的制作工艺
活珠子的制作工艺非常讲究,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选材:选择新鲜、完整的鸽子蛋或鸡蛋。这些蛋必须是受精蛋,这样才能保证蛋内有正在发育的胚胎。
孵化:将选好的蛋放入孵化箱中,保持恒定的温度和湿度,让胚胎开始发育。孵化的时间一般为10-12天,这时的胚胎已经发育成形,但还没有完全成熟。
剖蛋:将孵化好的蛋小心地剖开,注意不要破坏里面的胚胎。
腌制:使用特制的腌制调味料,如盐、糖、酱油、香料等,对蛋进行腌制。腌制的时间一般为2-3天,这样可以让蛋吸收足够的调味料,增加风味。
合拢:将剖开的蛋壳重新合拢,让它们在特制的调味料中再浸润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可以让蛋的味道更加浓郁。
包装:最后,将腌制好的活珠子用纸或塑料袋包装好,就可以出售了。
活珠子的口感和风味
活珠子的口感和风味非常独特,外蛋白的清爽和内蛋黄的醇厚相结合,带来一种独特的味觉体验。蛋黄经过腌制后变得绵软而香醇,而蛋白则保持着弹性和口感。有些人形容活珠子的味道像豆腐脑,有些人则说它像鱼子酱。总之,活珠子的味道是独一无二的,让人难以忘怀。
专家观点:食用安全性
尽管活珠子在南京备受欢迎,但专家却不建议食用它。主要原因是在制作过程中,鸡蛋壳在剖开后重新合拢,这个过程容易引入细菌,从而增加了食品中细菌污染的风险。此外,调味料的制作和使用也需要一定的卫生标准,否则会对消费者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专家表示,活珠子的制作过程存在诸多卫生隐患。首先,孵化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很难控制,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其次,剖蛋和腌制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会导致细菌污染。最后,活珠子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也容易受到污染。因此,专家建议消费者谨慎食用活珠子,尤其是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消费者的真实体验
在小红书上,许多网友分享了他们食用活珠子的感受。有人表示:“第一次吃活珠子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的。但是吃了一口之后,就被它的美味征服了。蛋黄很香,蛋白很嫩,蘸上一点酱油,味道简直太棒了!”
但也有人表示:“我尝试过一次活珠子,但是真的吃不下去。看到里面的小鸡胚胎,心里就觉得很恶心。虽然知道它是南京的特色小吃,但真的不适合我。”
这些真实的体验反映了消费者对活珠子的两极分化态度。有些人非常喜欢它的独特风味,而有些人则因为心理障碍或口感问题无法接受。
食品安全监管情况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活珠子的生产、销售和食用安全进行了严格监管。根据《食品安全法》和《江苏省食品安全条例》的规定,活珠子的生产者必须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并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同时,销售者也必须持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并建立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确保活珠子的来源可追溯。
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定期对活珠子进行抽样检测,检查其微生物指标、重金属含量和农药残留等项目。对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产品,会立即责令下架,并对生产者和销售者进行处罚。
此外,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加强了对活珠子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向消费者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也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发现违法行为及时举报。
结语
活珠子作为南京特色小吃,其独特的风味和制作工艺吸引了众多食客的好奇心。然而,考虑到制作过程中的卫生隐患,消费者在享用时应谨慎,并注意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购买。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活珠子的监管,确保其食品安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