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迭尔宾馆: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百年传奇
马迭尔宾馆: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的百年传奇
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上,有一座被誉为“东方凡尔赛宫”的百年建筑,它就是始建于1906年的马迭尔宾馆。作为哈尔滨最著名的地标之一,这座法籍犹太人开斯普创建的建筑,不仅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更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成为哈尔滨的一张亮丽名片。
历史沿革:从豪华旅馆到历史见证地
马迭尔宾馆始建于1906年,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中央大街,当时宾馆富丽堂皇、门庭若市。马迭尔在俄语里的意思为现代时髦的意思。1934年遭日伪军队的残酷破坏,开始衰败。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马迭尔被改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招待处,随后几易其名,1987年,恢复马迭尔原名。
马迭尔宾馆的建立,与哈尔滨的近代史紧密相连。1906年,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逐渐发展成为东北亚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这一年,犹太商人约瑟夫·亚力山德罗维奇·卡斯普在中央大街上建造了这座当时最豪华的多功能旅馆,集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据《哈尔滨指南》1931年俄文版广告记载,马迭尔旅馆拥有最豪华的舞厅及餐厅,最现代、最舒适的客房。
然而,这座豪华旅馆的命运却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跌宕起伏。1934年,日伪军队的残酷破坏使马迭尔宾馆开始走向衰败。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这里被改为中共中央东北局招待处,成为重要的政治活动场所。随后,马迭尔宾馆几易其名:1949年改为哈尔滨市政府招待所,1953年改为哈尔滨旅社,1966年改为哈尔滨市革委会第二招待所,1983年改为哈尔滨宾馆。直到1987年,这座百年老店才恢复了“马迭尔”这一响亮的名字。
建筑特色:新艺术运动的典范之作
马迭尔宾馆的建筑风格极具特色,是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代表作。其外观设计精美,棕绿色的穹顶和孟莎式屋顶相得益彰,多姿多彩的女儿墙造型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建筑的阳台设计也颇具匠心,出挑的平台下有两大两小四块托石,大托石呈向内收卷的涡状,小托石则呈柔美的半抛物线形,两侧饰有铸铁花饰。
步入建筑内部,更令人惊叹的是其豪华典雅的装饰风格。室内的墙壁或饰以优雅的壁画,或以整面镜子贴面,柱端饰有精美的雕刻。黄铜的楼梯栏杆,充满柔媚的线条,再加上熠熠生辉的大吊灯,大理石饰面以及精致的饰线,无不透出豪华典雅的气质。客房的设计也十分优雅舒适,梢美的雕刻橱柜、丰富的墙面线脚、清新的色调以及优美的镜饰、灯饰都保存完好。
文化价值:历史见证与艺术传承
马迭尔宾馆不仅是哈尔滨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一座承载着丰富历史记忆的文化宝库。作为哈尔滨中央大街建筑艺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要时刻。1948年,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口号”秘密北上解放区的第一批民主人士,在这里就筹备新政协进行讨论和协商。国母宋庆龄也曾于1929年下榻于此。
如今的马迭尔宾馆,已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新政协筹备活动旧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黑龙江商务厅认定为“龙江老字号”,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宾馆内陈列着许多历史照片和文物,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现代功能: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经过1985年的重新装修和扩建,马迭尔宾馆现已成为一家四星级旅游涉外宾馆,拥有142间客房,其中18间为历史名人房。宾馆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更在现代经营中注入了新的活力。马迭尔冰棍、马迭尔面包等特色产品,已成为哈尔滨的标志性美食。据统计,从1969年至2023年,马迭尔冰棍累计销量已达1.4亿支。
近年来,马迭尔宾馆还推出了多项特色文化活动。宾馆内的“博物馆式”展示,让游客可以近距离感受历史的厚重;“阳台音乐”系列活动,包括“音乐诗词歌会”、“音乐橱窗秀”等形式,为哈尔滨的冰雪旅游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春节期间,“马迭尔宾馆”的搜索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倍,“马迭尔冰棍”“马迭尔西餐厅”“马迭尔面包”“马迭尔糖葫芦”等关联词组的搜索量也大幅增长。
穿越百年的时光,这座充满异国情调的老字号,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它不仅是哈尔滨的骄傲,更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见证者,以其“摩登”的姿态,继续书写着新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