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世界遗产:苏巴什佛寺遗址的艺术宝藏
探访世界遗产:苏巴什佛寺遗址的艺术宝藏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的荒漠中,有一座始建于公元3世纪的佛教圣地——苏巴什佛寺遗址。这座被誉为“新疆现存规模最大的地面佛教寺院”的遗址,不仅见证了古龟兹地区的佛教兴衰,更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
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
苏巴什佛寺遗址分为东、西两寺,总面积约18万平方米。整个遗址以佛塔为中心,四周建有庙宇、洞窟、殿堂、僧房等建筑物,保存较为完整。河道横贯其间,遗址分布在河道东西两岸的土丘上,称为西寺和东寺,主要建筑集中在西寺。
精美的艺术宝藏
在苏巴什佛寺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是7世纪的木制舍利盒。盒身彩绘上,一支由21人组成的“乐舞团队”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龟兹地区闻名遐迩的歌舞戏“苏幕遮”。这幅乐舞图巧妙融合了龟兹本地特色与中原文化元素,展现了不同地区艺术风格的相互借鉴与融合。
此外,遗址中还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库木吐喇石窟的天相图,从里向外依次绘有月天、立佛、金翅鸟、立佛、日天。日天、月天就是太阳神和月亮神。二者均为天王形象,头戴宝冠,身披盔甲,胸前有十字束索,身后有三角翼,下着短裙。天王身后绘出宫殿。宫殿为圆形,圆内绘放射状分布的直线。此类人格化的日天、月天图像渊源,可追溯到希腊神话。
最新的考古发现
2024年7月至12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兰州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对苏巴什佛寺6号建筑群进行考古发掘,揭露一处较为完整的僧院遗存。此次发掘共出土了土陶、铜、铁、石、泥塑等各类器物400余件(组),以陶灯和铜钱为主。此外,还有少量的玻璃珠等。
出土器物中较值得关注的一类是封泥,封泥图案有动物和人物,部分人物可能与西方古典神话有关。考古专家介绍,这些发现为研究龟兹地区僧院的形制布局、僧院与塔院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实例,对研究佛教的传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
苏巴什佛寺遗址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见证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遗址的建筑风格、出土文物等都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汇。库木吐喇石窟的天相图中,包含着古希腊、古罗马、古印度和中华文明的各种元素,可以说是多元文化荟萃的缩影。
2014年,苏巴什佛寺遗址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申遗成功10年来,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有序开展,先后实施了本体修缮、安全防范、展示利用等项目。
苏巴什佛寺遗址不仅是佛教徒的朝圣地,更是西域艺术的宝库。这里出土的文物如舍利盒、壁画等,每一件都讲述着古丝绸之路上的繁荣与交流。作为世界遗产,苏巴什佛寺遗址以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继续诉说着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