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一次食用不能超过10个
小龙虾一次食用不能超过10个
进入夏季,麻辣鲜香的小龙虾成为当之无愧的“宵夜顶流”。然而,近日“建议一次食用小龙虾不超10只”这一话题登上热搜第一,引发广泛关注。究竟应该如何健康地享用这份美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的建议。
五月是小龙虾的销售旺季。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小龙虾的产量增多,价格也有所下降。很多小伙伴直呼“终于实现小龙虾自由了!”
需要提醒的是,小龙虾虽然降价了,也不能过量食用哦!每年都会有人因过量食用小龙虾,出现肌肉酸痛、全身乏力、胸闷心慌、尿液颜色呈酱油色等症状,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
哈夫病是一类原因不明的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世界各国均偶有发生,一般是吃水产品后24小时内发病,除此之外没有明显的规律。近年来,在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出现了数例因食用小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病例。除了吃小龙虾,吃海鱼、淡水鱼都出现过类似的案例。
那该如何预防哈夫病呢?
- 浅“尝”辄止,适量食用。建议适量食用小龙虾,不要过量,每次食用量不超过10只。
- 特殊人群建议不要食用小龙虾。易过敏人群及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建议谨慎食用小龙虾。
- 如果在外就餐食用小龙虾,建议选择正规的、卫生条件较好的餐饮店。
- 建议不要食用野生小龙虾。不要自行捕捞野生小龙虾食用,不要购买来路不明的龙虾。建议从农贸市场或大型商超等正规渠道购买小龙虾。
有人吃小龙虾被扎破中指,导致皮肤软组织坏死。小龙虾虽然好吃,但是大家在食用时千万注意以下几点:
据媒体报道,长沙的谢先生在吃小龙虾时,一不小心被龙虾壳扎破了左手中指,在指头上划出一道伤口。谢先生不以为意,用纸巾擦拭了血液后继续吃着美味的小龙虾。
到了第二天,受伤的手指出现红肿和疼痛。谢先生在家门口的诊所对伤口进行了简单的消毒和抗感染处理,可病情不仅没有好转,中指伤口处的皮肤颜色还变得越来越深。
在医院就诊检查后,谢先生被诊断为左中指感染,并已出现皮肤软组织坏死,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败血症、骨髓炎等,甚至可导致截指。谢先生不得不住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经过治疗,谢先生的中指指头红肿、疼痛症状消失,感染指标恢复正常,皮瓣成活,达到了预期疗效。
医生提醒,为了确保剥壳安全,建议食客们在吃小龙虾时佩戴手套,以减少手指与虾壳的直接接触。此外,还可以使用专用的剥虾工具,帮助我们剥离虾壳,降低受伤的风险。
如果不小心在剥壳过程中受伤,应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并进行消毒,然后涂抹抗生素药膏并包扎。若出现红肿、疼痛等感染症状,务必及时就医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另外,医生提醒,如果抵抗力差或有一些基础疾病的人,在处理小龙虾时不慎被扎伤或咬伤时,危险系数就大大增加。
以下人群要少吃或不吃!
- 痛风人群:小龙虾的嘌呤含量为174毫克/100克,属于高嘌呤食物,如果有痛风或高尿酸血症最好别吃。有些人喜欢在吃小龙虾的同时来瓶啤酒,这样的搭配更容易诱发痛风。
- 高胆固醇血症人群:小龙虾的胆固醇含量较高,为121毫克/100克,是猪里脊的2.2倍,对于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人要少吃或不吃。
- 过敏人群:原肌球蛋白是虾类中的一类主要过敏原物质,如果你吃其他虾会过敏,最好也别吃小龙虾了。过敏会导致出现皮疹、腹泻、哮喘、休克等症状,甚至会危及生命。
- 其他疾病相关人群:比如哮喘、肾病、服用他汀类降血脂药的人群等,需遵医嘱判断是否能吃。
所以你最喜欢哪种口味的龙虾呢?来评论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