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弹道导弹为什么无法拦截?一文带你了解钱学森弹道
洲际弹道导弹为什么无法拦截?一文带你了解钱学森弹道
钱学森弹道最早可追溯到1948年秋季的美国火箭学会年会,当时钱学森教授在会上报告了一种带翼火箭的洲际飞行方案,由此提出了这一独特的助推-滑翔弹道设计理念。这种创新性的弹道设计,是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和航天领域深厚造诣的体现,为后来的高超音速飞行器和导弹技术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
钱学森弹道的前段是类似常规弹道导弹的抛物线弹道,通过助推火箭为飞行器提供足够的能量,使飞行器能够达到一定的高度和速度,此阶段简化了飞行器的设计。而中后段则是较为平直的滑翔弹道,飞行器在此阶段利用空气动力获得足够的升力,从而实现远距离的滑翔飞行。
与传统弹道导弹相比,钱学森弹道的中后段滑翔飞行能够极大地增加飞行器的航程,使其具备更远的打击距离。由于其中后段滑翔高度较低,大大压缩了敌方陆基雷达的预警距离,同时滑翔过程中的机动性使得敌方难以准确预测其飞行轨迹,从而提高了飞行器的突防能力,增加了敌方防御系统的拦截难度。该弹道还具有很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必要时可以在飞行器上安装发动机、导航系统以及末制导系统等,进一步提升飞行器的性能和作战效能。
2019年国庆阅兵中亮相的“东风”系列中的DF-17常规导弹正是采用了“钱学森弹道”设计。这款导弹具备“全天候、无依托、强突防”以及“威力大、速度快、轨迹多变莫测”等特点,其弹头的非传统圆锥形设计,是高超音速滑翔弹头的典型特征,标志着中国在高超音速导弹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
美国对助推-滑翔弹道的研究也较为深入,推出了多个试验型号,如“高超声速技术飞行器”-2(HTV-2)。该飞行器设计的最大射程达16668千米,横向机动距离5556千米,最大飞行速度达到20马赫,理论上可在一小时内实现全球到达,但在2010年和2011年的飞行测试中,HTV-2均在第9分钟失控坠毁。
2019年12月27日,俄罗斯国防部宣布,携带“先锋”飞行器的高超音速导弹团开始作战值班。“先锋”飞行器所采用的飞行路线便是钱学森弹道,这也体现了该弹道在现代军事战略中的重要价值。
钱学森于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市,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他成长于一个重视教育和知识传承的家庭,自幼便展现出了过人的聪慧与悟性。1917年9月起,钱学森先后在北京的多所知名学校就读,包括国立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国民学校高等小学校以及国立北京师范大学校附属中学校等。在北师大附中的学习经历对他影响深远,当时的北师大附中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优良的校风学风以及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培养了钱学森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
1935年9月,钱学森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清华大学“庚款留美”航空机架专业公费生,前往美国深造。他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系和加州理工学院航空系就读,师从世界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冯·卡门。在美期间,钱学森勤奋刻苦,每天学习和工作达十几个小时,深入钻研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并积极参与各种学术研究活动,为其日后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杰出贡献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和固体力学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与冯·卡门合作创立了卡门-钱学森方法,还与郭永怀合作最早在跨声速流动问题中引入上下临界马赫数的概念,为解决飞机在高速飞行中的空气动力学问题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推动了航空技术的发展。
他提出并实现了火箭助推起飞装置(JATO),使飞机跑道距离得以缩短;还提出了火箭旅客飞机概念和关于核火箭的设想,同时深入研究了星际航行的可能性,为人类探索宇宙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钱学森提出了工程控制论、物理力学等概念,以及“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概念,推动了中国的系统科学研究,对中国现代科学体系的建设、情报学、科学管理与教育等诸多领域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50年代初,钱学森遭到美国的无理羁留长达5年,但他始终心系祖国,渴望回到新中国为国防建设贡献力量。
1955年10月,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回国后,钱学森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带领团队从零开始,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指导设计了中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并于1960年2月发射成功。此后,他又作为技术总负责人,协助聂荣臻成功组织了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使中国拥有了具有战略威慑力的核导弹,极大地提升了中国的国防实力,为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0年4月,钱学森牵头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任务,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此后,他继续参与和指导了一系列与导弹、火箭、卫星相关的重要工程与试验,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奠定了中国航天大国的地位。
1991年10月16日,他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99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1年,江泽民号召“向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学习”;2009年,入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此外,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1980年10月14日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763的小行星命名为“钱学森星”,以表彰他对人类科学事业的杰出贡献。
钱学森弹道作为钱学森众多杰出贡献中的重要一项,不仅体现了他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前瞻性和创新性,更彰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钱学森及其所提出的钱学森弹道,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科技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维护国家安全和推动人类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