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没有卫星的古代,地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以前地图跟现在有何区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没有卫星的古代,地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以前地图跟现在有何区别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56764365_121415194

在没有卫星技术的古代,地图的制作成为一项充满挑战和创造性的任务。古代人是如何在没有航拍和卫星影像的情况下绘制地图的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对古代智慧和技术水平的好奇。与现代的卫星地图相比,古代地图又有着怎样的区别和独特之处?这个主题涉及到了地理、技术和文化等多个层面,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探寻古代地图制作的奥秘,以及古今地图之间的变迁和差异。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大明帝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作为新朝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面临着各种内政外交的挑战。帝国版图辽阔,很需要精确的地图来治理国家。但是初建国之际,明朝的地图业与许多其他行业一样,起步比较艰难。

南京是当时的首都。在此期间的一段时间里,朝廷的精力主要集中在政权稳固和民生改善上,对地图制图的投入有限。繁重的朝政和财政支出,让朱元璋时常为开支发愁,没有多余的资金用来改善测绘技术。

到了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明朝国力日渐增强。这时期出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国家需要大量海图用于航海。此外,为了加强边防,治理水患,改善交通,政府还需要测绘各地地形地貌和重要场所,以编制军事地图、水利地图和交通地图。

这就推动了地图制图技术的进步,绘图技艺也得以提高。有些制图者开始使用丝绸作为地图载体,并采用木刻技术批量印制地图,这在当时是很先进的制图手段。这时期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郑和航海图,精美的绘制展现了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这份地图直至今日,仍然是研究明代海洋文明的重要资料。

在明成祖去世后,其孙明武宗朱厚照登基。明武宗其政令不严,朝纲败坏。这直接导致了万历年间文治武功的衰微。地图制图作为军国重器,也难逃一劫。

由于战乱频仍,边疆危机四伏,明廷虽然仍然需要各类军事地图,但测绘工作常年难以正常开展。这一时期的地图制图业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没有什么技术创新和进步。

到了明末,流寇蜂起,民变不断,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明朝的国库早已空虚,根本无力支持像地图制图这样的大型国家工程。

此时西方传教士已经将欧洲的先进测绘技术介绍到中国,但明廷没有能力吸收加以运用。于是在明朝灭亡前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地图制图技术基本停滞在了15世纪初的水平上。

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开国皇帝努尔哈赤与其子皇太极经历了漫长的征战之后,终于推翻了明王朝。努尔哈赤在世时十分重视地图制图,曾命西洋传教士制作清朝版图。皇太极和康熙时期,中国的地图制图业进入了一个繁荣时期。

与明武宗不同,康熙皇帝勤奋好学,十分重视发展科技。他为测绘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并组建了以传教士为主的测绘机构。测绘人员历时10年,精确测量全国各地经纬度,绘制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精确的中国地图。这套地图就是著名的《皇舆全览图》。

《皇舆全览图》采用的正弦曲线投影法先进且复杂,远非中国传统制图方法可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这套地图的精度是最高的。它基本上改变了欧洲人眼中中国是一张“空白”的印象,被誉为“中国地理学的里程碑”。后人不止一次夸奖康熙帝和传教士泰安那“功在地理”。

17世纪后期:闭关锁国影响地图业

康熙晚年开始,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洋人入境活动。此后200年间直到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和西方世界间的交流几近中断。地图制图业也随之一蹶不振,渐渐失去17、18世纪初的辉煌。

与封闭锁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清末西方国家的崛起。工业革命使欧美各国的实力大增,相应地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测绘及制图技术。这一时期西方传教士测量绘制的中国地图已日益精确,甚至比中国本地制图者的水平还高。这让人不禁感叹科技进步的力量。

近代:列强入侵与地图业新生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加深了对中国的半殖民地控制。他们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深入中国内陆测绘,绘制了大量具有军事价值的地形地图,这对当时中国的地图制图水平无疑是一次巨大冲击。

同时,一些西方先进的地图制作技术,如三角测量、航测技术、地形图绘制方法等,也通过各种途径传到中国。对清朝晚期地图业发展产生了推动作用。这时也出现了中国第一家西式近代地图出版商——申报馆。

19世纪后期,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推动下,自强者试图创立新式测绘机构,培养本土制图人才。但很快就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半途夭折。实际上,直到清朝灭亡后,中国要建立起真正现代化的国家测绘部门,依然任重而道远。

综上所述,从公元14世纪中叶明朝建立,到20世纪初清朝灭亡的600多年间,中国地图制图的发展历程波澜壮阔,密切关联着国家兴衰和历史大势。

它反映出封建王朝治国理政的需要,也见证着中西文化交流的脉络。它的进步与停滞,昭示着中华文明交响曲中的跌宕起伏。

当我们今天审视古地图的时候,不仅能发现上面细腻的笔触,更能洞察那变迁的时代气息。这种交织万千的历史厚度,让每一张古地图都异常珍贵,值得我们用心呵护和研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