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方言:闽剧传承的基石
福州方言:闽剧传承的基石
福州方言,作为闽东语的代表,承载着千年古城的文化记忆。然而,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这门古老的语言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据统计,全球使用福州话的人口约有1200万,主要分布在福建东部、台湾马祖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但在福州市区,年轻一代会说福州话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昔日的“城里福州话”正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
作为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的戏曲剧种,闽剧的命运与福州方言息息相关。闽剧,又称福州戏,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不仅是一种戏曲形式,更是福州方言最生动的载体。闽剧的唱腔、念白都深深植根于福州方言的音韵之中,许多经典剧目中的俚语、典故更是福州文化的独特表达。可以说,没有福州方言,闽剧就失去了灵魂;而闽剧的衰落,也会加速福州方言的消亡。
面对这样的挑战,福州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2021年11月,《福州市闽剧保护规定》正式施行,为闽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据统计,2021年至2023年,福州市累计下达各类资金近6000万元,用于闽剧剧目创排、人才培养、场馆设施建设等工作。这些措施不仅推动了闽剧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为福州方言的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创新与保护的双重驱动下,闽剧正焕发出新的生机。新编古装闽剧《过崖记》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演出获得满堂彩,闽剧电影《双蝶扇》的拍摄开创了戏曲艺术传播的新模式。福建省实验闽剧院还推出了“元宇宙全息仓”“AI剧院游”等数字化传播方式,让闽剧以全新的面貌走进年轻观众的视野。
福州方言与闽剧,这对共生的文化瑰宝,正站在传承与创新的十字路口。保护福州方言,就是守护闽剧的灵魂;传承闽剧艺术,也是在为福州方言注入新的生命力。正如福州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展现的包容与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福州方言与闽剧这对文化明珠,必将在这片热土上继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