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老街:长寿文化的经济新引擎
如皋老街:长寿文化的经济新引擎
“如皋如歌,常来长寿”。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谚,道出了如皋这座千年古城的独特魅力。作为“中国长寿之乡”和“世界长寿之乡”,如皋不仅拥有800多年历史的老街古巷,更以其独特的长寿文化闻名遐迩。近年来,如皋将长寿文化与经济发展巧妙融合,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银发经济新路径。
八百年老街见证长寿传奇
如皋老街,又称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全长420米,宽约2.5米,以麻石板铺就。这条始建于南宋时期的老街,见证了如皋从古至今的沧桑变迁。2016年,东大街被认定为首批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2023年11月,如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更是通过了省级评估。
漫步在青石板路上,独轮车留下的辙痕清晰可见,斑驳的门头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老街两侧保留了大量明清及民国时期的建筑,独轮车留下的辙痕和斑驳的门头,仿佛让人穿越回古代。这里不仅是如皋的文化脉络所在,也是感受当地历史的重要窗口。
长寿之乡的“密码”
如皋的长寿现象并非偶然。据统计,2024年如皋户籍人口137.57万人中,百岁老人超过300人,远超“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寿星7.5人”的世界长寿之乡标准。这一惊人数据背后,是如皋独特的长寿文化传统。
千年来,如皋人崇尚孝悌之道。三国吕岱、北宋胡瑗、清初冒襄、李渔等历史名人皆享高寿,百岁坊、百岁桥、百岁巷、百岁祠、百岁井等历史遗迹遍布城乡。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构成了如皋现代长寿文化基因。
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也是如皋老人的长寿密码之一。近年来,持杖健走、太极拳等运动在如皋老年人中蔚然成风。2024年10月,如皋代表队还参加了在贵州江口举办的全国老年人持杖健步走交流活动,并取得优异成绩。
长寿文化的经济新引擎
如皋将长寿文化转化为经济动力,推动银发经济蓬勃发展。目前,如皋已建成12个社区长者食堂,为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每餐补贴。同时,如皋还实施了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重点服务低保条件的失能人员和80周岁以上的特困供养对象。
在体育产业方面,如皋成功举办了第20届亚洲老将田径锦标赛,吸引了来自亚洲20个国家和地区的1970余名运动员参赛。这一赛事不仅提升了如皋的国际知名度,也为当地旅游业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如皋的长寿食品产业同样发展迅猛。以如皋黑塌菜为例,这种地方特色蔬菜不仅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还通过速冻技术实现了全年供应。目前,如皋黑塌菜年交易规模已接近100亿元,产品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
创新驱动,未来可期
如皋的银发经济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和科技创新。如皋市出台了多项政策,包括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规划等。同时,如皋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养老”新模式,建设智慧养老院,实现信息、资源、服务的联通共享。
如皋模式的成功,为其他地区发展银发经济提供了宝贵经验。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老年文体产业、开发长寿食品等多元化举措,如皋不仅提升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为地方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座千年古城,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长寿文化”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