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来了,小心倒春寒!
立春来了,小心倒春寒!
2025年的立春有些特别。2月3日22时10分,我们将迎来一个罕见的“早立春”。据气象专家介绍,这是自1900年以来最罕见的早立春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2025年是乙巳年,按照六十甲子的纪年方式,这样的年份60年才会出现一次。而且,由于太阳到达黄经315度的时间较早,导致立春提前至2月3日,比往常提前了一天。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春天的开始。《群芳谱》中说:“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此时,虽然依旧春寒料峭,但寒冬已尽,天气逐渐和暖,大自然生机勃发。
然而,立春并不意味着气温会一直稳步上升。在北方地区,立春更多只是春天的前奏,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倒春寒,顾名思义,就是在春季气温回升过程中,因冷空气活动导致气温骤降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被称为“春季回寒”。
倒春寒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当气温骤降时,人体需要时间来适应这种变化,如果保暖措施不到位,很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寒冷天气可能导致血管收缩,增加心脏负担,甚至引发心脏病发作。此外,关节炎患者也可能因为气温变化而感到不适。
那么,如何应对倒春寒呢?专家建议,首先要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在寒冷天气里,要特别注意头部、颈部和四肢的保暖,因为这些部位最容易散热。其次,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使用暖气或空调时要注意通风,避免空气过于干燥。饮食方面,可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如姜茶、热汤等,帮助身体保持温暖。同时,适量的运动也能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但要避免在极端寒冷的天气里进行剧烈运动。
从历史数据来看,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频发。2024年我国平均气温为10.9℃,较常年偏高1.01℃,再创历史新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倒春寒等寒冷天气不会出现。事实上,气候变暖反而可能导致大气波动性增强,使得极端天气事件更加频繁。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诺德豪斯曾提出,当经济或生态系统在各种压力下通过临界点,就会迅速改变而出现灾难性变化。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频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是否意味着地球气候系统在走向一个坏的平衡点?这是人类当前无法回避且必须回答的共同问题。
因此,即便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我们也要时刻警惕倒春寒等异常气候现象。正如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所说:“当经济或生态系统在各种压力下通过临界点,就会迅速改变而出现灾难性变化。”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应对准备。
立春已至,春天的脚步近了。让我们在欣赏春日美景的同时,也要关注天气变化,做好健康防护。毕竟,“一年之计在于春”,以健康的身体迎接新的一年,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