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长水机场如何解决女厕排队难题?
昆明长水机场如何解决女厕排队难题?
早上八点,在打车一个多小时后,小白终于抵达了昆明长水机场。睡眼惺忪地走进卫生间通道,发现玫红色的标记显示两边都是女厕。她忍不住把两边都看了一遍,确认了这是一个“全女卫生间”。上完厕所出来,她在通道入口处看见一个温馨提示:
“本卫生间为女士专用卫生间,男士请前往位于下一楼层卫生间,距离您约48米。”
那一瞬间,她有些感动,大清早6点起床赶飞机出差的疲惫一扫而空。无论是在机场、商场、医院、旅游景区,女厕所排长队的情况她遇到过无数次,直到这一次在长水机场,她才第一次看到为女性贴心考虑的厕所解决方案,“抚慰了疲惫打工人的心”。
她在社交媒体发了个贴,引来了许多点赞留言的女性。有人留言介绍,长水机场的厕所里有很多是蹲坑、少部分马桶,让人有所选择,也非常女性友好,还方便了腿脚不便的人士;还有网友分享,昆明火车站也是如此,女厕坑位大概是男厕的两倍,门口还有屏幕可以看哪些坑位有人;更多的留言随之而来:成都火车站也设置了全女卫生间、广州南火车站也增设了女士卫生间……这些悉心为女性考虑的厕所设计,让一座城市显得温暖。
中国从2010年代开始“厕所革命”,在城市的公共场所和农村地区修建和改造了许多公厕,十几年间,全国范围内公厕的干净、卫生、文明程度显然都有所提升。与此同时,公厕的“女性友好”在这些年里逐渐被关注。根据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显示,41%的女性表示经常或偶尔需要排队上公厕。在排队时间上,65.2%的女性一般要排队1-5分钟。女性在厕所问题上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其实就是排队。而目前国内的绝大部分公共厕所依然采用1:1的厕位分配,且男女厕间的设计空间基本相同。如何在现有空间中优化设计,减少女性排队现象?
2024年,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邀请到各领域的50位共创人,发掘100个真实具体的城市案例,并提炼100个符合人文特质的词条,组成人文城市光谱词典“城市的100个怎么办”。“不用排队的女厕所”正是光谱词典中的词条之一,它的共创人是清华大学无锡院生态设计与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武洲。
人文城市光谱词典(示意图)
清华大学的武洲团队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经验:每增加1-2个厕位,女性的平均等待时间能减少三分之一。2012年,武洲团队就开始在江浙沪地区试点无性别厕所。从2015年开始,团队开始为男性配备独立的小便厕间,将厕所的有限空间尽量多分配给女性做隔间。到2016、2017年,在旅游景区、城市街道普及推行无性别厕所。
当设计师们不断为厕所“升级”花哨的装饰,高档的设备时,往往忽略了人们最关切的需求——希望我们的城市有越来越多不用排队的女厕所。
文 | 祁十一
**编辑 | 沈律君、Rice **
我至今记得童年第一次上公共厕所的经历:和表姐等女性亲戚一起排队等待入厕,漫长的等待让一个5岁孩子难以忍受。当我突然看见旁边还有一个厕所且空无一人时,就像发现了宝藏,一边准备冲过去一边对亲戚们大喊:“你们快来,这个厕所没人!”却被表姐大笑着一把拉住,她说:“那是男厕所。”
厕所分男女、女厕所排长队、男厕所没有人,是我对公共厕所的第一印象。30年后,当我已成为一个大人,仍然需要在医院、机场等场所的女厕前排队,旁边则是在男厕所来去自如、无需排队的男人们。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而非理应如此。
“女性如厕平均时间是男性的两倍,遇上生理期、孕期,是男性的四倍。具体说来,女性如厕的平均时间要3分钟到3分30秒,男性只需要90秒。所以男女厕所坑位的最低比例应该是1:2,才能保证男女如厕公平,这样的话大家等待的时间差不多。”清华大学无锡院生态设计与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武洲说。
武洲研究厕所十多年,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厕所专家”,也是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光谱计划的共创人之一。
清华大学无锡院生态设计与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第二届三联人文城市季光谱计划共创人
武洲
带着被称为“清华厕所天团”的团队,武洲做了不少厕所研究和设计。每一次设计之前,他们都要花上不少时间走访调研,搞清楚位于不同场所的厕所面临的问题和人们的真正需求。上述男女如厕时间,便是团队成员们在许多厕所掐表数出来的。
“我在修雍和宫和天安门这个片区的厕所的时候,一共有1325座,我会让所有参与项目的同事同学去到每一个厕所,在早中晚三个时段采集如厕人数。每天有多少人使用,男的多少,女的多少,还有多少老头老太、抱孩子的,统计他们每个人的如厕时间……都是我们一个个数出来的,没有别的好办法”,武洲说。通过真实的、大量的数据采集,他因此得出了男女公厕坑位比1:2的数字。
2015年开始,武洲又做了新的设计:把男士的小便池用单独的房间隔出来,原有的空间尽量给女性多盖隔间。比如给男士做五个便池、两个坑位,给女性做14个坑位。每增加一到两个坑位,女性的平均等待时间就能减少三分之一。
武洲也从多年前开始呼吁和推广男女公厕坑位比1:2的标准,迄今有所收效,但效果尚不显著。每年,他会收到国家文旅部发来的“全国十佳旅游厕所”评比名单。但400份来自全国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优秀案例里,大大小小的问题都存在。可能光是以男女厕所坑位比指标为标准,都能筛掉很大部分的方案。
昆明长水机场女士专用卫生间
图源:小红书用户@人间散步家
“中国厕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女性如厕排队问题。很多公厕在盖房子的时候,设计师根本就不考虑这个问题,他们只管盖两间一样大的房子。”武洲说。“我敢肯定,大部分的厕所设计师,都没有读过国家厕所设计标准。在人流密集的地方男女坑位比要达到1:2,最次也要2:3,早已进入了国家标准。但设计师们不看,也不执行。他们给政府领导看的设计图,只管效果图漂不漂亮,颜色好不好,是否高大上,预算上是否合适。但其实根本达不到国家标准。”
在武洲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决策机制。在决策之前需要专家团队评估,这是成本最低的,否则一旦动了土,成本就不可控了。
每隔一段时间,社交媒体上就会出现“男童上女厕”的新闻。这个现象总是引起争议,许多妈妈感到无奈,年轻女性也觉得不适。
在武洲看来,这是一个可以从设计上去解决的问题,比如设立和普及家庭卫生间。不管是妈妈还是爸爸带小孩,都可以使用男女公厕之外的家庭卫生间,从而避免父母的不便和他人的不适。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公厕设计中还有很多。“你们不知道吧,在大量的商场,只有女厕所有婴儿座椅,男厕所就没有。如果有家庭卫生间就还好,如果没有,那么爸爸不要给婴儿换尿布吗?男士上厕所的时候,怀里能抱孩子吗?他是不是也需要婴儿座椅把孩子放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武洲说,“为什么女厕所有,男厕所没有?因为大家天然地认为带孩子是女性的事。”
由武洲团队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