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不饱,白天想睡觉怎么办?5个方法对抗想睡!
晚上睡不饱,白天想睡觉怎么办?5个方法对抗想睡!
晚上睡得不够,白天总是犯困?这可能是你的睡眠习惯出了问题。本文将为你揭示导致这种情况的常见原因,并提供5个实用的方法来改善你的睡眠质量,让你在白天保持精力充沛。
几乎所有人都曾经遇到过晚上睡不饱、白天又想睡觉的困扰。特别是在需要集中精力学习或工作时,这种状态会让人非常崩溃。那么,如何才能解决“晚上睡不饱”的问题呢?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晚上睡不饱的原因
追不完的YouTube影片和剧集、享受刺激有趣的电玩、与好友彻夜畅谈,总会有数不清的因素延后上床休息的时间。总是白天想睡觉晚上精神好。这样白天很累晚上睡不着的情况,会导致隔天中午特别想睡。睡不饱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 睡不好:即使睡了很长时间,若睡眠质量不好,频繁醒来、做梦等,也会感到疲惫。
- 压力和焦虑:心理压力和焦虑会干扰入睡和维持睡眠。
- 不规律的作息:熬夜或经常改变作息时间会影响生物钟,导致难以入睡。
- 环境因素:噪音、光线、温度等环境条件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 饮食习惯:咖啡因、酒精或饮食的摄入,会影响睡眠。
- 身体健康问题:失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疾病,容易导致睡眠不足。
- 运动不足:缺乏锻炼可能导致身体疲惫感降低,进而影响睡眠。
睡眠不足症状
在晚上,身体的新陈代谢、免疫系统加速运作,大脑会整理归纳白天所接收的信息、记忆。因此,长 时间睡眠不足会引发一些症状,包括:
- 失眠
- 焦虑与抑郁
- 免疫系统下降
- 心血管疾病
- 代谢问题
养成健康的睡眠习惯
睡眠专家建议每天约7-8小时的睡眠时间,但每个人的最佳睡眠时间会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改善自己的睡眠习惯:
-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和起床,帮助调整生物钟。
-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使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
- 限制屏幕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和电视,蓝光会影响褪黑激素分泌,干扰入睡。
- 注意饮食:避免在睡前食用咖啡因或重口味食物,保持饮食轻盈,促进消化。
- 适度运动:定期活动身体,但避免在睡前剧烈运动。
- 放松心情:尝试冥想、深呼吸或轻柔的伸展运动来放松身心,帮助入睡。
优质睡眠是日常生活中健康和表现的重要基础。通过短暂的小睡或在周末补眠,可以弥补一些严重的睡眠不足。若在白天时,仍感到极度想睡觉,甚至因睡眠不足导致头痛!在此,我们提供一些小技巧,帮助克服白天想睡觉的问题。
5个对抗白天想睡的方法
1. 喝足够的水
没事多喝水!摄取足够的水分,不仅有益健康,还能避免白天想睡的问题。缺水会导致新陈代谢减慢,让人感到无力和想睡。定期补充水分可以维持身体机能,还有轻微的提神效果。特别是容易久坐的上班族,多喝水不仅能促使你多起身走动,还能促进血液循环,让大脑获得更多氧气。建议每天喝1.5~2公升的水,或选择低糖的果汁和等渗压的运动饮料。这样不仅能提供水分,还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要注意避免摄取过多糖分,高血糖反而容易让人想睡。
2. 阳光与氧气
阳光是维持“睡眠周期”的重要因素。阳光能促进大脑分泌“快乐激素-血清素”,并减少产生“睡眠激素-褪黑激素”。这样的生理机制帮助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达到休息与工作的平衡。尽管现代人的作息,因丰富的夜生活,很难在晚上日落后,立刻上床入睡。但利用阳光明媚的早晨,走出户外享受日光,呼吸新鲜空气,能有效消除白天的困倦感。是消除白天想睡最简单且有效的方法。
3. 保持活力
适时保持活力、接触外界刺激,能帮助唤醒想睡的大脑!缺乏运动或从事单调的工作,会导致身心疲累,影响专注力和工作能力。能尝试让您的学习、工作保持活力,并适度休息一下,减轻大脑负担。如:学生复习课业时,能适时更换科目、学习环境;上班工作时,穿插执行不同性质的工作,或变 换办公桌摆设。简单的运动、伸展和散步都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带来新的刺激,让乏味的日常重新充满活力。
4. 适当的营养
饮食对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均衡的营养素,能帮助大脑维持最佳状态。多吃天然食物,能提供所需的营养,避免单一营养素过量。有些“提神食物”能快速解决白天想睡的窘境。如:黑巧克力、坚果,能提供适量热量、矿物质和健康油脂,快速为大脑提供能量,帮助增强注意力和机敏性。咖啡、茶、提神饮料,都是常见的提神饮品,因为所含的“咖啡因”具有刺激神经系统的作用。白天容易想睡的人,可以藉由咖啡,快速达到提神的作用。通常约30分钟就可以达到刺激神经的效果,并持续约三个小时。绿茶、抹茶或其他的茶饮料,所含的成分作用较慢、时间更长,可以较温和的对抗疲倦感。使用提神食物和饮品时,要注意糖分摄取,过量会导 致血糖波动,反而加重疲倦感。
5. 小睡片刻
白天想睡时,适度小睡一下,能快速获得新的活力!经过一个早上的忙碌,在享用完中餐后,建议闭目养神、小睡片刻。选择一个适当的睡眠环境:安静不受干扰、舒适的室温、可以躺下或不压迫颈部的坐姿。运用放松技巧或呼吸练习,让自己快速平静下来,更快入睡。正确小睡的关键是“睡眠时间”!时间太短无法进入睡眠、时间太长则容易进入熟睡,强迫打断反而会造成疲倦感。
- 10~20分钟,是最佳的小睡时间
- 30~45分钟,开始进入“熟睡期”,在 这个时间点被唤醒,会感到格外疲累
- 60分钟,通过一次的“熟睡期”,但可能醒来后一样会感到疲劳
- 90分钟,可以通过一次完整的睡眠周期,包含“熟睡期”“快速动眼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