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独占龙床,5年升级贵妃,咸丰临死前为何留下杀慈禧的遗诏?
慈禧独占龙床,5年升级贵妃,咸丰临死前为何留下杀慈禧的遗诏?
慈禧太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从一个普通的兰贵人到权倾朝野的太后,她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本文将为您揭示慈禧如何在短短五年内登上贵妃之位,以及咸丰皇帝临终前为何留下杀慈禧的遗诏。
入宫为兰贵人
慈禧,原名叶赫那拉氏,乳名兰儿,1835年出生于一个中等官僚家庭。她的曾祖父吉郎阿曾任内阁中书,后擢升为刑部员外郎;祖父景泰在山东任职时因户部库银亏空而入狱,虽恢复原职但不久便因年老罢官。父亲惠征是进士出身,长期担任笔帖式,后外放山西。
叶赫那拉氏的母亲是佟佳氏,出身名门,对她的影响很大。她天生丽质,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聪慧好学。父亲重视教育,使她从小就学习四书五经,通晓满文,并将二十四史都看了一遍。这些知识为她在后宫中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
1852年,道光帝两年丧期满后,咸丰帝开始遴选秀女。叶赫那拉氏凭借艳丽的容貌和不凡的举止引起了咸丰帝的注意,被封为“兰贵人”,住进了储秀宫。
按照大清的祖制,后宫嫔妃除皇后外,共分为七级: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和答应。兰贵人的地位虽然不算很高,但对于刚入宫的她来说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为争宠无所不用其极
咸丰帝好色,不仅后宫佳丽无数,而且还在圆明园挑选了数十位汉人女子。在当时受咸丰宠幸的妃子有三位:云嫔武佳氏、丽贵人和玫常在。此外,圆明园还有“四春”和曹寡妇等多位佳丽。
面对众多竞争对手,叶赫那拉氏展现出了非凡的心机和手段。她通过收买身边的宫女和太监,获取咸丰帝的喜好和动向。为了接近咸丰帝,她不仅学会了江南小曲和京剧,还注重个人修养,每天饮用“驻香露”,用鸡蛋清敷面膜,甚至用人奶沐浴。
为了打击竞争对手,她指使太监宫女诬陷玫贵人下毒,使得玫贵人被降为常在。后来又用蛊惑罪陷害云嫔,使得云嫔被打入冷宫并最终悬梁自尽。当丽贵人怀孕后,咸丰帝减少了对她的宠幸,叶赫那拉氏趁机取而代之。
为了获得咸丰帝的专宠,叶赫那拉氏还专门学习了绘画书法。她的天资很高,在圆明园居住的时候,每天都将学习书画作为自娱自乐的方式,正因为叶赫那拉氏用心,不仅能写草书,还能画兰竹。
叶赫那拉氏母凭子贵晋封贵妃
1856年正月,咸丰帝长夜住在储秀宫,引起了慈安皇后的不满。慈安皇后带着祖训亲自前往储秀宫,要求咸丰帝遵守祖制。在得知叶赫那拉氏怀孕后,咸丰帝急忙阻止了对她的责罚。
1857年,叶赫那拉氏诞下一位皇子,这是咸丰的第一位皇子,自然极为重视。叶赫那拉氏也因此更得盛宠,咸丰几乎夜夜留宿储秀宫,并亲自为皇子赐名爱新觉罗.载淳。一年后叶赫那拉氏被封为懿妃,母凭子贵在后宫的地位可以说扶摇直上;并且咸丰将叶赫那拉氏加封“天地一家春”,凌驾于“四春”之上。
肃顺建议咸丰留子去母
随着地位的提升,叶赫那拉氏开始表现出野心。她不仅经常代替咸丰批阅奏折,还敢在咸丰面前将恭亲王奕䜣称为“六爷”。咸丰帝的心腹大臣肃顺察觉到了她的危险性,建议咸丰帝采用“留子去母”的策略。
咸丰帝虽然考虑过肃顺的建议,但最终还是因为对叶赫那拉氏的宠爱和对儿子的不舍而放弃了这个想法。1861年,咸丰帝病重,在临终前留下遗诏,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并给慈安皇后留下了一颗乾隆朝传下来的玉印和一张黄纸,上面写着:“某如恃子为帝,骄纵不法,卿即可按祖宗家法治之。”
结语
咸丰帝的遗诏体现了他对叶赫那拉氏的担忧,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信任和牵制。然而,这些措施并没有阻止叶赫那拉氏后来的“垂帘听政”。如果咸丰帝真的采取了“留子去母”的策略,或许清朝的历史将会是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