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口腔医护如何避免HIV/乙肝感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口腔医护如何避免HIV/乙肝感染?

引用
10
来源
1.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hiv-aids/diagnosis-treatment/drc-20373531
2.
https://www.btch.edu.cn/ksdh/zkb/ebyhtjwk/jkjy_ebhk/4c0708d59e384eb09b86a2dd3a72f96c.htm
3.
https://wjw.beijing.gov.cn/zwgk_20040/zcwj2024/202407/t20240711_3743052.html
4.
http://lgfgxh.com.cn/article/4A341778E2164A75B0CF25C5B108B767?type=16
5.
https://www.apollohospitals.com/zh-CN/diseases-and-conditions/hepatitis-b-2/
6.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hiv-aids/symptoms-causes/syc-20373524
7.
https://www.ndcpa.gov.cn/jbkzzx/ZCWJ/common/content/content_1873900191422730240.html
8.
http://www.711hospital.com/Html/News/Articles/4379.html
9.
https://cdc.fuzhou.gov.cn/zz/jkjy/fsyzyws/202404/t20240423_4813126.htm
10.
https://cdc.fuzhou.gov.cn/zz/jkjy/fsyzyws/202412/t20241210_4943600.htm

口腔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面临着多种病原体的威胁,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些病毒可通过血液、飞沫、接触及气溶胶等多种途径传播。为了有效预防感染,口腔医生应采取规范操作、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面罩、手套、护目镜等,并定期接受培训和评估。此外,在有创操作中,还应注意使用橡皮障、高效室内空气过滤器等设备来减少气溶胶传播风险。通过综合防护措施,口腔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免受HIV和HBV的侵害。

01

口腔医疗环境的特殊性与感染风险

口腔诊疗环境具有其独特性,患者流动性大,诊疗操作繁多,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口腔诊疗过程中,医生需要近距离接触患者的血液、唾液等体液,而这些体液可能携带HIV或乙肝病毒。此外,高速牙钻、超声洁牙机等设备的使用会产生大量气溶胶,进一步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

02

环境与设备的感染控制

诊室布局与通风

合理的诊室布局是预防感染的基础。根据相关规范,口腔诊室应至少包括诊疗区、器械处理区、医疗辅助区和候诊区域。其中,诊疗区域与候诊区域要分开设置,并考虑区域内空气流通问题。诊室内相邻两台牙椅之间应有物理隔断,隔断高度≥1800mm,或相邻两个牙科综合治疗台之间距离≥2400mm。每个牙科综合治疗台诊疗区域净使用面积≥9㎡。

口腔诊室应保持良好通风,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在牙齿预备、超声洁治等操作中,会产生大量气溶胶,污染诊室空气。因此,诊室内应安装空气消毒过滤装置,或使用局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灯只适用于无人状态下的室内空气消毒,不适用于持续污染环境。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

口腔诊室内环境的物体表面可分为低度、中度和高度风险区域。中、高度危险区域包括治疗台操作台面、照明灯开关、牙科手机等,这些部位容易被患者唾液、血液污染,应在每次治疗后进行清洁消毒。对于不能充分清洁消毒的表面,可选用防水材质进行屏障防护。低度危险区域如地面、墙壁等,使用一般清洁剂清洁即可。

口腔诊疗设备的感染控制

口腔诊疗设备品种繁多,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污染。例如,光固化机前端可能接触患者口腔黏膜,使用后应使用75%酒精擦拭消毒。牙髓活力测定器的电极进入口腔后,应采取中水平消毒处理。超声洁牙机及其电源线在每个患者使用后都应进行清洁,如有明显血液、唾液污染时可使用中水平消毒剂进行消毒。

03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规范

口腔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规范。在操作过程中,应佩戴口罩、帽子,必要时佩戴护目镜。每次操作前及工作结束后必须严格洗手消毒。若戴手套操作,必须每处理一个病人更换一副手套并严格洗手消毒。

此外,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的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应戴橡胶手套操作,减少皮肤刺伤机会;应戴口罩、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减少对粘膜污染机会;应穿戴防渗围裙,减少对操作人员体表污染机会。

04

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

尽管采取了严格的防护措施,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可能发生职业暴露。一旦发生,应立即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1. 伤口处理:用肥皂水和流动水清洗伤口,用75%酒精或碘伏消毒。

  2. 报告与评估: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报告,进行暴露风险评估。

  3. 预防性用药:根据评估结果,必要时在72小时内开始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并持续28天。

  4. 随访监测: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通常在暴露后4周、8周、12周和6个月进行。

05

培训与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防护意识和技能的关键在于定期培训。医疗机构应组织医护人员学习相关感染控制规范,开展实际操作演练,确保每位医护人员都能熟练掌握防护措施。同时,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管理体系,定期检查和评估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通过上述综合防护措施的实施,口腔医护人员能够有效降低HIV和乙肝病毒感染的风险,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诊疗服务。同时,这也要求每位医护人员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共同营造安全的医疗环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