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期药品处理困境与解决方案:专业设备助力安全环保
过期药品处理困境与解决方案:专业设备助力安全环保
“半个垃圾桶装的都是布洛芬”“促销活动囤两箱肺宁片全部过期”……这些来自生活的真实案例,揭示了家庭过期药品处理的严峻现实。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过期药品高达1.5万吨,相当于1万辆小汽车的重量。这些过期药品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威胁。
法规要求: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家庭过期药品属于有害垃圾。《药品管理法》明确规定,过期药品属于劣药,禁止在市场上销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指出,“废弃药品及其包装物”应按有害生活垃圾回收。
然而,尽管有明确的法规要求,过期药品的处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许多家庭没有定期清理药箱的习惯,导致药品过期后随意丢弃;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为牟取暴利,通过各种渠道回收过期药品,重新包装后再流入市场,严重威胁公众健康。
传统处理方式存在诸多隐患
传统的过期药品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家庭自行处理和社区回收两种。家庭自行处理往往存在以下问题:
随意丢弃:很多人将过期药品直接扔进垃圾桶或倒入下水道,这可能导致药品中的有害物质渗入土壤和水源,造成环境污染。
非法回收: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驱动下,专门回收过期药品,经过重新包装后再次流入市场,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
社区回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过期药品的处理问题,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回收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的过期药品回收体系尚不完善,很多地方的回收活动都是临时性的,缺乏长效机制。
成本高昂:过期药品的无害化处理成本很高,据某制药企业透露,从转运、仓储到焚烧的全链条成本,每吨需要大约1万元,远高于普通垃圾的处理成本。
监管难度大: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法规,过期药品的回收和处理过程难以得到有效监管,存在诸多漏洞。
专业处理设备:安全高效的解决方案
面对过期药品处理的严峻挑战,专业处理设备如Elastec终结者等应运而生。这类设备采用高温焚烧等先进技术,能够安全、高效地销毁过期药品,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Elastec终结者等专业设备具有以下优势:
安全性高:采用封闭式处理系统,避免有害物质泄漏,确保操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处理效率高:相比传统的焚烧方法,专业设备的处理效率大幅提升,能够快速处理大量过期药品。
环保节能:通过先进的烟气处理系统,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符合环保要求。
符合法规要求:专业设备的使用严格遵循相关法规,确保过期药品的处理合法合规。
然而,要真正解决过期药品问题,仅依靠专业设备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源头上减少过期药品的产生,加强药品流通环节的监管,提高公众的合理用药意识。
建立长效机制,守护公众健康
受访人士建议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以构建权责明晰的过期药品回收处置体系,强化药品流通环节监督管理,加大公费医疗、医保开药监管。
业内专家建议将过期药品的监管主体通过法律界定为药监部门,负责监管回收、处置全过程,并严厉打击非法回收药品的行为,将过期药品的回收主体通过法律界定为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或行业协会。
此外,可建立相应激励机制,鼓励企业、消费者参与过期药品回收。广药白云山家庭过期药品回收活动已遍及全国200多个城市,20年来累计回收家庭过期药品1600多吨。去年以来,昆明2800多家药店开展家庭过期药品回收,市民可携带过期失效药品到指定药店进行回收。针对类似做法,建议进行扶持和激励。
同时,还需从源头着手,强化药品流通监管。记者采访的多名监管部门人士指出,根据相关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不得以搭售、买药品赠药品等方式向公众赠送处方药或者甲类非处方药,然而在现实中,有违规之嫌的药品促销行为未得到有效遏制,建议加强药品流通监督管理,规范药品销售端的市场行为。建议公众购药应多方了解、多方咨询,不要盲目大量囤药。药厂端可以适当做多规格药品的生产,小规格包装或者拆分包装,以满足多样化购药需求。
贵州省药学会理事长孙义军等建议,对于公费医疗、医保开药等行为要有更为严格的制度约束。同时,加大对不法商家、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维护药品市场的正常秩序。
过期药品的处理,关乎每一个人的健康和安全。让我们共同努力,建立完善的回收体系,推广科学的处理方法,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