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历史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夏商西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历史简述:从原始社会到夏商西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mobile?id=40055563

从甲骨文的发现到三皇五帝的传说,从夏商西周的更替到分封制的实施,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本文将带你穿越时空,领略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从原始社会到部落联盟时期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拥有悠久的历史。与世界其他早期文明一样,中国是“大河文明”。黄河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旧石器时代,在中国境内发现了元谋人、周口店人、山顶洞人、蓝田人等早期人类遗址。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最古老的人类。他们中的多数已经掌握了火的使用。

距今约1万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且分布广泛,奠定了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黄河中游地区进入仰韶文化时期,它的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作物。大致同一时期,黄河下游出现了大汶口文化,长江下游有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的居民种植水稻,并且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随着工具和生产技术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氏族间的联系趋于紧密,形成较大的部落甚至部落联盟。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考古发现表明,这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部落中出现了权贵阶层。他们通过战争不断争夺财富和权力,原始社会逐步瓦解。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其中黄帝的部落逐渐强大起来,打败了炎帝的部落,黄帝后与炎帝结盟,打败了蚩尤等部落,对周边部落进行了统一。这一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

夏商西周的更替

夏部族的禹因治水有功,接受了舜的禅让,成为部落盟主。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夏朝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此外还制定了历法,称为“夏历”。

夏朝最后一任君主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引起周边部落的反抗。400多年的夏朝最终于约公元前1600年被汤建立的商朝取代。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今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一带。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年代相当于夏王朝后期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里还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

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被流放到南方,夏王朝灭亡。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指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指通过其他部族而间接统治的地区。汤建立商朝时,把都城建在毫(考古学者在河南偃师西南发现了商代最早的都城;又在郑州发现商代早期最大的都城,年代晚于像师商城。专家认为偃师商城是西毫,其后商都很快迁到郑州商城,这就是文献记载的毫都。)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商朝曾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在今河南安阳)保持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后期,社会矛盾尖锐。商纣王统治残暴,以炮烙之刑残害忠良,引起周边部落的反抗。著名的商代遗址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原本是商王盘庚迁徙后的都城,直至商朝灭亡,共经历了250多年。殷墟是商代文明的集中体现。人们有时称商代为“殷商”。殷都有大型宫殿和宗庙建筑,还有商王和奴隶主的墓葬区,目前共发现13座王陵和1400多个祭祀坑。都城内有专门铸造铜器、制造玉器的作坊,说明当时手工业很发达。殷墟还出土大量的铜器、玉器、石器,其中有武器、装饰品等。而最著名的当属大量刻有文字的甲骨,被称为“甲骨文”这是中国较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上的内容多是与占卜有关,是一种历经历史而演变成熟的文字,对研究商朝有重要作用。

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日益强大。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举兵伐纣。双方在牧野决战,商纣王临时拼凑的奴隶军阵前倒戈,引周军进商都,周军占领商都,商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周武王死后,周成王继位,周公辅助成王执政了7年,不仅加强了周朝的统治地位,而且还为周朝制定了一套典制度。周成王死后,他的儿子康王即位。这段时间前后约50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刑错四十余年不用”,史称“成康之治”。

到周懿王继位后,西周政治日趋腐败,国势不断衰落。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他任用荣夷公为卿士,实行“专利”政策,将山林湖泽改由天子直接控制,不准国人(当时国人泛指居住在王城一带的人,有参与议论国事的权利,甚至对国君废立、贵族争端仲裁等有相当的权利,同时有服役和纳军赋的义务)进入谋生。引发“国人暴动”,首都等地的人们攻进皇城,厉王逃亡。厉王出奔后,由大臣召穆公、周定公等人共同行政,号为共和。共和十四年,周、召二公共立太子静,是为周宣王,共和时期结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趁着西周衰落和内乱攻破镐京,杀死了周幽王,西周灭亡。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夏朝,这成为“家天下”的开始。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王位。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世袭制,是指王位、爵号和财产按照家族血缘关系世代继承下去的制度。夏朝的最高统治者是夏王。夏朝时期,处于部落时期向国家的多度,尚未实现集权,仍然保留着部落联盟的居民,夏王直接控制的区域仅限于王城区域。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指商王直接控制的地区,“外服”指通过其他部族而间接统治的地区。商朝时期,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国家每有大事,必定要祭祀先祖和神灵。

公元前1046年,周军占领商都,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四大支柱”。

分封制是指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以巩固疆土。诸侯王在封地有极高的权力,但要按时入朝进贡,响应国家征战。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的制度,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在姬姓宗亲内,周王是大宗,诸侯是小宗。在诸侯国内,诸侯是大宗,卿大夫是小宗。以此类推,层层区别。西周时期,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结合,形成政权与族权的结合。礼乐制是周朝文化的集中体现,由周公建立。它既是典章制度的总汇,又是人们各种行为的准则。《礼记·曲礼》有: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属于国家)。由于关于井田制的相关考古资料的缺乏,所以有学者认为,井田制可能仅是一种乌托邦式的理想制度。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西周时才开始用夏作为中原之民的族称,春秋时改以华称之。华与夏连称则是汉代以后才出现的。夏、商、周三族都是古老的部族,三族先后兴起建立了夏、商、周三朝,后面的朝代比前一个朝代的疆域更加广大,将前朝的土地和人民都加以囊括。这三代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夏、商、周三族之间的关系既有冲突和征服,也有联合和归附,最后都促进了部族的融合。在融合的过程中,三族逐渐产生了民族认同的意识,他们在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和先公,还把本族的来源和黄帝族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西周推行的分封制,不仅封本族贵族,同时还分封了黄帝、尧、舜和夏、商之后,这也增进了各部族的团结。这样,到了西周末期,终于形成了统一的华夏族。

参考资料: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人教版)》
《中外历史纲要(上) (人教版)》
《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人教版)》
《中国通史(梦华著)》
《周朝那些新鲜事(姜若木著)》
《吕氏春秋》
百度百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