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新能源车和绿色家电成县域消费新宠
春节假期,新能源车和绿色家电成县域消费新宠
春节期间,县域消费市场供销两旺,新能源汽车和绿色家电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在江西省鹰潭市信江新区港口村,村民徐吴杨趁着国家补贴政策买下了一台冰箱和一台75英寸电视,最终只花了5500多元;而在鹰潭市月湖区夏埠村,张迈则购买了比亚迪电动汽车,享受到了政府置换补贴1.5万元及旧车折旧4000元的优惠。这些案例显示,春节期间的小生意不仅活跃了地方经济,还推动了绿色升级类消费需求的释放。
新能源汽车:县域市场的新蓝海
春节期间,湖北钟祥的街头出现了更多的新能源汽车。往年主路上放眼所及通常是清一色的蓝牌,但现在大概每经过十辆汽车,里面就会有一至两辆悬挂绿色牌照的“新物种”,而且这些车型大多不再是微型车。
钟祥是湖北省中部的一座县级市,庞明所在的磷矿镇距离省会武汉大约三至四小时车程。数年前,这里的人们从售价相对更易接受的微型纯电代步车开始,逐步接触、了解新能源产品。庞明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菜市场附近、学校附近常见的五菱宏光MINI EV车型。“很多亲人朋友认为微型纯电车的售价不高,也几乎无需费心保养,即便买回来不好开,沉没成本也在接受范围内,因此愿意尝鲜。而在使用过程中,大家也逐步认识到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伴随近年来电池续航、智能功能不断得到增强,越来越多钟祥消费者愿意在新年购买新能源汽车,或者将此前保有的微型新能源车型升级换购为空间更宽敞的中大型车。
三、四线城市以及乡县用车群体观念上的转变,离不开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大背景。去年七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月度零售销量首次超过燃油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
随着一线城市新能源汽车消费趋于饱和,更为广阔的县城和乡镇市场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新蓝海。具体来看,由于汽车是仅次于房地产的家庭第二大消费支出,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倾向于知名度更高、售后相对完善的品牌。
以钟祥为例,比亚迪是多数当地新能源消费者的首选。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李颜伟进一步向界面新闻指出,相比蔚来、小鹏和理想,比亚迪的产品和定位在当前普遍更适应乡镇消费群体的用车需求。
徐江是这个冬季钟祥新增的比亚迪车主之一,他在去年年底选购了比亚迪元,这是一款紧凑级SUV。徐江测算,按照自身用车习惯,每500公里续航用电比用油能够省下百元左右,“如果不考虑长途出行,满足镇上用车场景,新能源会比油车划算的多”。
用车经济性以外,打动徐江的核心配置,是比亚迪元更精致、也更智能的内饰,比如前排中控电子大屏。这款屏幕带来了相对丰富的车载应用和更便捷的车身控制模式。
像徐江这样选购新能源车型的人在钟祥不在少数。一个能够从侧面佐证的细节是,庞明的亲人在镇上经营一家汽车贴膜店,专门与当地比亚迪经销商合作,他比庞明更早意识到小镇居民在今年过年购买新能源车的热情。“春节这个月,前来给比亚迪新车贴膜的顾客同比至少增长两成。门店的三位师傅经常加班加点赶工、老板也亲自上阵,全员停休加班加点,基本从未按时吃饭。”店内还出现了排队给新车贴膜的景象,一些车主为了确保能够早日贴完使用,干脆将车停在店门口,原地耐心等待了两天。
这种增换购新能源车型的趋势不仅发生在钟祥,在距离省会武汉相对更近的湖北省直辖县级市仙桃,越来越多以往选购合资品牌的用车人群,选择开着理想汽车过新年。李纯今年将她的丰田汉兰达V6换为了理想L9,后者是一款40万级别的6座SUV。大约十年前,在县城驾驶合资车是车主消费实力和社会地位的体现,但如今这种固定认知正在被国产新能源品牌瓦解。
“一方面,L9的空间足够大,而且冰箱、电子屏幕、座椅按摩等配置俱全;另一方面,增程模式具备诸多优点,不仅用车成本低,还能解决里程焦虑。其纯电续航里程200公里左右,平时上下班用车可以使用纯电模式,如果有出远门的需求可以切换到燃油模式。”她身边的另一位此前开奥迪Q7的朋友,在今年春节也选择了理想L9。
小米汽车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成为汽车行业受到关注的新星,购买SU7的风潮也正在影响部分县级市消费者的购车选择。杨非年中出差深圳时发现,街头最吸睛的车已经从法拉利、保时捷变成了小米,每当SU7这款车驶过,身边总有朋友想拍照记录。“他原本的计划是春节期间购买一辆宝马牌的电车作为家里的第二辆代步车,‘当时主要看重宝马品牌加成,但现在我已经决定要订购一辆小米SU7’。”
县城中也有一些消费者对新能源仍然持观望态度。主要原因包括,当前部分地区的补能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庞明的住处距离镇上最近的充电站超过十公里,因为一些原因,这里的电车车主不便安装家充桩。每次充电前,他们需要先规划好充裕的时间,用车时也需要时刻注意剩余电量,确保能够在“趴窝”前补能,尤其
绿色家电:以旧换新引领消费升级
“趁着国家的补贴政策,过年期间,我把新房子所需的各种家电差不多买齐了。”正月初三,江西省鹰潭市信江新区港口村村民徐吴杨在信江新区家电大商场买下了一台冰箱和一台75英寸电视,加上20%“国补”,最终这两件家电只花了5500多元,商家还贴心地送货上门。
“以旧换新”消费潜力十足,绿色升级类消费需求不断释放,以新能源汽车等为代表的绿色商品成为县域消费新热点。“换上新能源车,美观环保还省钱。”鹰潭市月湖区夏埠村村民张迈开着新买的比亚迪电动汽车,高兴地去走亲戚。春节前夕,趁有促销活动,张迈相中了这款车,通过申请政府置换补贴1.5万元、旧车折旧4000元,最终只花了6.5万元就开启了驾驶新体验。
2024年,中央加力支持以旧换新8大类家电产品实现销售量6200多万台,直接拉动消费近2700亿元。2024年9至12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月度分别增长20.5%、39.2%、22.2%、39.3%,连续4个月两位数增长。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同比分别增长38.1%和75.4%,显著快于三季度增速。
家电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量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9.7%、8.8%、8.3%。品类增加。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3月7日至11月7日,我国8大类家电产品数量共新增10.2万种,同比增长79%。出口攀升。2024年1至11月,我国累计出口家电近41亿台,同比增长21.3%,其中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8.0%、20.5%、13.8%、10.9%。
资源回收水平显著提升——回收拆解量双增长。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废旧家电回收量同比增长14.83%;供销合作总社家电拆解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规范拆解废家电数量同比增长20%。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开展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企业评审,初步形成32个试点城市,78家试点企业名单。多元主体形成合力。海尔打造行业首个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天猫在全国2000多个区县开展收旧业务,嗨回收搭建数字化全品类回收服务平台。
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产品备受青睐。以旧换新8大类家电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达90%以上。补贴品类不断扩充。20多个省份根据当地居民消费情况,将净水器、洗碗机等绿色智能家电纳入补贴范围,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据国家节能中心预计,2024年更换的高效能家电将推动全社会每年节电100亿千瓦时以上。
行业竞争力大幅增强——企业营收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中国家电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均明显增长。上市公司业绩提升。2024年三季报显示,106家家电板块上市企业中有93家盈利,占比近9成。
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换新意愿增强。全国超过3700万名消费者参与家电以旧换新,参与活动人数突破100万用了33天,从100万到500万仅用17天。激活线下市场。全国有近10万家线下经营主体,逾15万家线下销售门店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服务重点人群。全国超过260万名60岁以上“银发群体”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提振县域消费。2024年9至12月主要电商平台县域市场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9.54%。
据了解,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做好组织实施,指导各地落实落细家电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工作。做好工作衔接过渡,将2024年8大类家电扩围至12大类,同时将每人可补贴的空调数量扩围至3件。优化政策操作流程,进一步优化补贴申请与资金拨付,提供换新、安装、收旧等一站式服务。鼓励补贴购新与方便百姓交旧两手抓,加快健全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
政策支持:为消费升级注入新动能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相关决策部署,加快补齐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使用短板,提升居民绿色安全出行水平,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组织开展2024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选取适宜农村市场、口碑较好、质量可靠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车型目录见附件),开展集中展览展示、试乘试驾等活动,丰富消费体验,提供多样化选择。组织充换电服务,新能源汽车承保、理赔、信贷等金融服务,以及维保等售后服务协同下乡,补齐农村地区配套环境短板。落实汽车以旧换新、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将“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消费者。
活动进一步下沉到县域,选取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比例不高、未来市场潜力大的典型县域城市,举行若干场专场活动;以此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结合地区实际开展若干场特色活动,形成“1+N”活动布局。鼓励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金融机构、充换电设施企业、销售和售后服务企业积极参加,结合以旧换新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等支持政策制定促销方案,建立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活动采取“现场+云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下”活动通过典型县域专场活动与周边乡镇特色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线上”活动主要包括线上展销、直播互动等,通过电商、互联网平台配合线下活动开展。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既提振消费、又带动生产,既满足高品质生活、又促进高质量发展,主要成效有以下6方面。家电消费潜力不断释放——2024年,中央加力支持以旧换新8大类家电产品实现销售量6200多万台,直接拉动消费近2700亿元。2024年9至12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月度分别增长20.5%、39.2%、22.2%、39.3%,连续4个月两位数增长。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4年四季度,电视机等家用视听设备零售、冰箱等日用家电零售同比分别增长38.1%和75.4%,显著快于三季度增速。
家电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量提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空调、洗衣机、冰箱等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增速分别为9.7%、8.8%、8.3%。品类增加。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4年3月7日至11月7日,我国8大类家电产品数量共新增10.2万种,同比增长79%。出口攀升。2024年1至11月,我国累计出口家电近41亿台,同比增长21.3%,其中空调、冰箱、洗衣机、电视出口同比分别增长28.0%、20.5%、13.8%、10.9%。
资源回收水平显著提升——回收拆解量双增长。商务部重点联系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废旧家电回收量同比增长14.83%;供销合作总社家电拆解企业数据显示,2024年规范拆解废家电数量同比增长20%。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开展废旧家电家具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和企业评审,初步形成32个试点城市,78家试点企业名单。多元主体形成合力。海尔打造行业首个家电再循环互联工厂,天猫在全国2000多个区县开展收旧业务,嗨回收搭建数字化全品类回收服务平台。
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产品备受青睐。以旧换新8大类家电中,一级能效产品销售额占比达90%以上。补贴品类不断扩充。20多个省份根据当地居民消费情况,将净水器、洗碗机等绿色智能家电纳入补贴范围,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据国家节能中心预计,2024年更换的高效能家电将推动全社会每年节电100亿千瓦时以上。
行业竞争力大幅增强——企业营收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中国家电行业累计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均明显增长。上市公司业绩提升。2024年三季报显示,106家家电板块上市企业中有93家盈利,占比近9成。
政策红利惠及更多群众——换新意愿增强。全国超过3700万名消费者参与家电以旧换新,参与活动人数突破100万用了33天,从100万到500万仅用17天。激活线下市场。全国有近10万家线下经营主体,逾15万家线下销售门店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服务重点人群。全国超过260万名60岁以上“银发群体”参与家电以旧换新。提振县域消费。2024年9至12月主要电商平台县域市场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9.54%。
据了解,下一步,商务部将继续做好组织实施,指导各地落实落细家电以旧换新加力扩围工作。做好工作衔接过渡,将2024年8大类家电扩围至12大类,同时将每人可补贴的空调数量扩围至3件。优化政策操作流程,进一步优化补贴申请与资金拨付,提供换新、安装、收旧等一站式服务。鼓励补贴购新与方便百姓交旧两手抓,加快健全废旧家电等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形成“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