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神舟十二号:水在航天员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揭秘神舟十二号:水在航天员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在为期三个月的在轨驻留期间,航天员们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为后续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太空中的“生命之源”
在太空中,水不仅是航天员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更是保证他们健康和完成科学实验的关键因素。中国空间站通过先进的环控生保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空间站的水循环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水的提取:空间站通过电解水产生氧气供航天员呼吸,这一过程产生的氢气则与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 Sabatier 反应器中反应,重新生成水。此外,空间站还会收集冷凝水和尿液作为水源。
水的净化:收集到的水需要经过严格的净化处理才能再次使用。空间站配备了先进的水处理系统,采用过滤、吸附和消毒等多重净化技术,确保水质达到饮用标准。
水的存储:净化后的水会被储存在专用的水箱中,供航天员日常使用。为了确保水质安全,水箱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水的再利用: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饮用水、洗漱用水等都来自这个循环系统。为了减少资源浪费,空间站还尝试通过植物蒸腾作用实现水的净化和循环。
太空生活中的“节水之道”
在太空中,水资源非常宝贵,航天员们需要采取各种措施来节约用水。
饮用:航天员每天需要饮用大约2升水,这些水都来自循环系统。为了确保水质安全,航天员在饮用前需要对水进行加热和消毒。
洗漱:在太空中,航天员不能像在地球上那样随意用水。他们使用特殊的无水洗发剂和湿巾来清洁身体,刷牙时也尽量少用水。
植物培养:空间站内种植的植物不仅能够提供新鲜蔬菜,还能通过蒸腾作用实现水的循环利用。航天员会定期给植物浇水,并收集植物蒸腾出来的水分。
未来展望
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和发展,水资源管理技术将不断进步。未来的太空探索任务,如月球基地和火星殖民,都将依赖于更加高效的水资源循环系统。通过不断优化水循环技术,人类有望实现在太空中的长期驻留,为未来的深空探索奠定坚实基础。
神舟十二号任务的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迈出了重要一步,更为未来太空探索中水资源管理积累了宝贵经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在太空中的生活将越来越便捷,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也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