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扫描技术:三星堆文物修复的科技利器
激光扫描技术:三星堆文物修复的科技利器
激光扫描技术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成果,近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从古建筑的结构监测到文物的精细修复,这项技术以其高精度、非接触式的特点,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将重点介绍激光扫描技术在三星堆遗址保护中的具体应用,并探讨其在故宫等古建筑监测中的潜在价值。
三星堆遗址的科技守护
2022年6月,三星堆遗址考古再次传来重大发现,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共计出土编号文物近13000件,其中相对完整的文物3155件。在这次考古工作中,激光扫描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文物修复和虚拟还原方面。
3号青铜神树的虚拟修复
1986年,三星堆遗址2号祭祀坑出土了8棵造型瑰丽的青铜神树。关于青铜神树的内涵,学界暂无定论。有一种观点认为,它们和《山海经》中“建木”相关,古蜀先民通过神树的存在与天地沟通,这些青铜神树也寄托着先民们对祖先与神灵的尊崇及敬畏。
十余年来,1号、2号神树已经修复完成,思看科技联合北京浩宇有幸参与了对3号神树的虚拟修复工作。在实际修复工作开始前,通过3D数字化的形式进行模拟修复,避免了对文物的损伤,亦为其实际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助其早日重现往日神韵。
古蜀先民在完成祭祀后,会将祭祀用的礼器掩埋或毁坏,因此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掘的大部分文物都是残破的碎片,且破口机理没有规律性。加之千年的氧化与腐朽之下,修复工作难上加难。
虚拟修复的第一步是数据采集。传统方式下,会采用测量结合拍照的手段,这对拍摄人员、设备的要求很高,且数据采集不全面,最终效果不佳。
此次对3号神树的虚拟修复,工作人员使用了思看科技的手持式3D扫描仪,对神树69件分支分段进行逐一的数据采集工作。在三维软件中生成模型,将每个分段的枝节1:1复制出来,真实还原神树各分支的状态。之后将三维模型进行虚拟拼接,这一过程中,会参考三星堆文物同时期的类似器型。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虚拟的拼接,能够在不损伤文物的情况下预先复原3号神树原貌,且模拟出能保证神树69件分支分段能最大程度吻合拼接的修复方案,为后续实际修复工作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
近日,3号神树第一次将所有残件完整拼接固定,更多的枝蔓“生长”出来:
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及文物修复工作仍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越来越多的文化瑰宝得以依托新的技术重获新生,映入人们眼帘。
故宫古建筑的监测与保护
虽然目前尚未找到激光扫描技术在故宫保护中的具体应用案例,但可以预见,这项技术在古建筑监测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以长光卫星的激光通信技术为例,其星地激光通信系统能够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快速传输,这为故宫等大型古建筑群的监测提供了新的可能。
通过激光扫描,可以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精确的三维数据采集,建立数字档案。这些数据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监测和维护,还可以在修复工作中提供精确的参考。此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基于这些数据,为公众提供沉浸式的参观体验,让文化遗产以更多元的方式呈现。
结语
激光扫描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文物保护的效率和精度,更为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通过数字化手段,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信息,让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科技与文化的结合将为人类文明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