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禁毒日:警惕艾司唑仑片滥用危害
国际禁毒日:警惕艾司唑仑片滥用危害
在第37个国际禁毒日到来之际,我们需高度关注一种易被青少年滥用的精神药品——艾司唑仑片。这种药物虽然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焦虑等疾病,但其滥用现象日益严重,不仅严重损害个人健康,还带来诸多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滥用危害触目惊心
艾司唑仑片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等作用。然而,其滥用危害不容忽视。药物滥用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副作用,包括易怒、沮丧、人格改变、头晕、惊恐发作、幻觉、记忆丧失、视野模糊、言语不清、缺乏判断力、运动协调问题、反弹失眠焦虑等。
更令人担忧的是,艾司唑仑片具有极高的成瘾性。一旦成瘾,戒断症状可能非常严重。有案例显示,一位20岁的患者小刘最初因失眠每天服用1-2片艾司唑仑,但到了25岁时,自行加量至每天15-20片。停药后,他出现了人事不省、手足抽搐、呼吸停止的危急情况。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艾司唑仑片滥用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青少年为何容易滥用?
青少年时期是心理和生理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更容易尝试药物滥用。青少年往往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充满探索欲,同时又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制力。在同伴影响或环境因素的驱动下,他们可能轻易尝试药物滥用。
此外,青少年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困扰等也可能成为他们寻求药物缓解的诱因。特别是在一些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及时关注和治疗的情况下,一些青少年可能会通过药物来暂时缓解情绪问题,从而走上滥用之路。
国际管控经验借鉴
鉴于艾司唑仑片的滥用风险,世界各国都采取了严格的管控措施。据统计,自2008年至2023年,全球范围内共发生100起医药医疗行业反垄断案件,其中涉及艾司唑仑等精神药品的案件不在少数。这些案件中,原料药领域成为反垄断的高发区,占比高达51%。这主要是因为原料药生产具有较高的准入门槛,市场集中度高,容易形成垄断。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例如,中国在2021年发布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专门针对原料药行业的特点,对相关垄断行为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引。同时,新修订的《反垄断法》还新增了反垄断民事公益诉讼制度,明确赋予检察机关提起反垄断公益诉讼的资格,进一步加强了对民生保障领域的监管力度。
共同行动,守护未来
面对艾司唑仑片滥用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采取积极行动。首先,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对药物滥用危害的认识。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其次,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精神药品的管控,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和滥用行为。最后,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从根本上减少药物滥用的发生。
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青少年创造一个阳光健康的成长环境,共同守护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