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协和医生推荐:高血压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协和医生推荐:高血压患者的自我心理调节法

引用
健康报网
9
来源
1.
https://jkb.com.cn/science/2024/1107/498870.html
2.
https://m.baidu.com/bh/m/detail/sv_12864680683724785056
3.
https://csc.cma.org.cn/art/2024/4/18/art_619_56221.html
4.
https://www.cmtopdr.com/post/detail/38420c56-9ad2-4ddc-bd33-fcde896cbb40
5.
https://www.pumch.cn/detail/38750.html
6.
https://rs.yiigle.com/cmaid/1508451
7.
https://www.lnkfyy.com/news/1681.html
8.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high-blood-pressure/expert-answers/anxiety/faq-20058549
9.
https://www.pumch.cn/detail/34869.html

一位40多岁的高血压患者,因为焦虑导致血压波动,最高时达到180mmHg。经过医生诊断,发现他的血压问题与心理状态密切相关。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重要事实:高血压不仅仅是生理问题,更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01

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困境

高血压患者常常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数据显示,47.2%的高血压患者合并焦虑障碍,28.5%的患者存在抑郁症状。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焦虑和抑郁如何影响血压?当人处于焦虑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同时,不良情绪还会促使体内分泌更多肾上腺素和儿茶酚胺,这些激素进一步收缩血管,使血压持续升高。

02

专业视角下的心理调节方法

面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问题,医学界提出了“双心医学”的概念。双心医学将心理健康与心脏健康相结合,强调心理因素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治疗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生理指标,更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心理评估与干预

心理评估是双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心理评估,可以及早发现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具体干预措施包括:

  • 认知行为疗法(CBT):通过改变患者的负性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增强自我效能,进而降低对心血管健康的不利影响。
  • 动机性访谈(MI):这种心理咨询技术旨在增强患者改变不健康行为的动力。例如,针对有吸烟、饮食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动机性访谈可以有效激发他们进行行为改变的内在动机,促使他们积极参与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
  • 放松训练与冥想:通过缓解肌肉紧张和调节呼吸,放松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压力,降低心率和血压。此外,正念冥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情绪调节能力,减少焦虑和抑郁症状,进而对心血管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综合治疗与整体护理

双心医学强调的综合治疗不仅包括对心血管疾病本身的治疗,还包括对患者心理问题的管理。整体护理是双心医学的重要实践手段,通过医护团队的密切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理指标,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与心理医生、运动治疗师、护士、社会工作者等多学科团队的合作,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治疗方案。

具体干预措施包括:

  • 药物干预:对于患有严重抑郁症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以有效缓解抑郁症状。这些药物不仅改善了患者的情绪状态,还可能间接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然而,药物选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与心血管药物产生不良相互作用。
  • 生活方式干预:适量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不仅有助于心血管健康,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运动能够促进大脑内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这些化学物质有助于提高情绪,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规律运动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改善血糖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3

患者视角的实用建议

除了专业治疗,患者自身的努力也至关重要。多位高血压患者分享了他们的护理经验,总结出以下实用建议:

  1. 保持良好心态:不要过度焦虑,学会放松自己。可以通过散步、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

  2.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尽量在11点前入睡,睡眠时间不少于8小时。

  3. 适度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跳绳等,每周至少150分钟。

  4. 合理饮食: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食多餐,避免高盐、高脂肪食物。

  5. 补充营养: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纳豆激酶等有助于血管健康的营养成分。

  6. 定期监测:每天早晚测量血压并做好记录,及时了解血压变化情况。

  7. 寻求支持:与家人、朋友多沟通,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高血压的心理调节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通过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生活方式调整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记住,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战胜疾病的关键。希望每位高血压患者都能在医生的指导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重获健康生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