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新、出圈、出海,北京台春晚如何打造超级文化IP?
出新、出圈、出海,北京台春晚如何打造超级文化IP?
2025年北京台春晚以"出新、出圈、出海"的策略,不仅实现了连续12年霸榜省级卫视春晚收视率第一的佳绩,更在内容创新、传播方式和国际影响力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
创新突破:从传统晚会到超级文化IP
1月29日大年初一,北京台春晚在激烈的荧屏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在CSM35城省级卫视同时段收视中实现"十二连冠",更在全网热度、社交媒体互动等方面创下多项纪录。截至1月30日,北京台春晚全网热度达到304亿+,全网阅读量179亿+,晚会直播播放量1.51亿,全网热搜1826个。
北京台春晚的成功,关键在于其彻底突破了传统春晚的固有模式。通过多个"首次"和"首创",晚会实现了从单向输出到社交裂变、从静态节目到沉浸体验、从本土文化到全球叙事的系统性革新。例如:
- 首次联合地铁大兴机场线推出主题专列
- 首次与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合作推出文创产品
- 首创与环球时报全球直播讲述春节非遗
- 首次联合抖音征集普通人参与春晚
- 首创"后期机房"发布会互动直播
- 首次联合美图秀秀推出AI贴纸
这些创新举措彻底打破了传统电视舞台的边界,让春晚从"观赏型"变成"参与型",真正实现了"人民办春晚"的理念。
全媒体联动:打造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
今年北京台春晚深度融合AIGC、AI机器人等前沿技术。AIGC短片《生肖今晚要换班》通过AI技术让金代铜坐龙与唐代十二辰蛇像"开口说话",用数字拟人化叙事讲述生肖文化的历史脉络。这一创新不仅增强观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使非遗传播更加年轻化、国际化,成为春节文化全球化传播的新路径。
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在从工具化向"智能向善"转型,北京台春晚率先展示了这一趋势,带来了首个由国内领先的10家科技公司的17款人工智能机器人参演的小品剧《爱,微笑和机器人》,17款AI机器人从手冲咖啡、摊煎饼,到跳舞做PPT,展现出前沿科技的多样能力,为观众带了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17款机器人出演的小品剧和总台春晚上的机器人舞蹈节目《秧BOT》隔天呼应,有如一对CP,不约而同,也让晚会的科技感拉满,网络话题度拉满。
北京台春晚还通过全网联动和热梗营销,成功解锁"出圈"密码。晚会首次实现京津冀联合录制,打造沉浸式社区舞台,不仅有"北京榜样"马龙推介京津冀三地"蛇"文物;赵雅芝、叶童、陈美琪《千年等一回》重聚;还有李宇春国风版《回春天》;肖战新歌《灯塔》舞台首秀;虞书欣新歌《在干嘛呀》舞台首秀;周深新歌《她说,老啦》舞台首秀;檀健次《每到周末我要离开地球》反重力舞美设计;更有林志玲、姚晨国际顶级服装品牌大秀;民族特色节目《千里有情缘》少数民族服饰大秀;小沈阳和沈春阳夫妻回归等一系列话题节目。
此外,晚会还通过"千人饺子宴"、"我和饺子的故事"等策划,将"包饺子"这一传统习俗打造成春节社交场景中的"文化现象级话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北京台春晚#主话题阅读量达到137亿+,#我有节目献给春节#等挑战赛吸引超过3202万+用户参与,真正实现了"全民共创"式传播。
全球传播:让春节成为世界文化IP
北京台春晚不仅在国内取得巨大成功,更在国际传播方面开创了新的模式。晚会通过精准的国际传播策略、国家级外交赋能和深度的文化共情叙事,成功突破文化壁垒,让春节真正成为世界共享的文化庆典。
晚会邀请美国One Voice儿童合唱团参与表演,带领中美少年儿童一起体验北京文化,其中美国小朋友在天坛祈年殿前用中文合唱《如愿》的视频走红网络,获得超百万次点赞,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对此表示肯定,认为这条视频广为传播、深受好评,再次表明加强中美人文交流是得民心顺民意的。这也是2025年全国春晚中,唯一一个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获赞的春晚节目。
晚会还特别策划了国风非遗、流动家宴、全球都爱中国年等中英文系列短视频,通过国风博主、明星嘉宾介绍年俗知识,相关内容在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海外账号、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海外账号平台同步推荐,触达用户3.2亿+。截至发稿当天,中国日报Facebook账号反馈:虞书欣介绍"福"字的国风视频,播放量114万播放量,反响十分热烈。
北京台春晚的成功经验表明,春晚不再只是一个晚间节目,而成为春节期间的一种全媒体生活方式。这种深度融合的文化表达,让北京台春晚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展示平台,更成为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进一步巩固北京在全球文化传播格局中的引领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