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央财经大学王遥: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央财经大学王遥: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引用
观点网
8
来源
1.
https://conferences.caixin.com/2024-10-08/102242957.html
2.
https://m.sohu.com/a/839697146_121811866/?pvid=000115_3w_a
3.
https://iigf.cufe.edu.cn/info/1021/8705.htm
4.
https://jrj.sh.gov.cn/SCDT197/20240426/d03d41ef1c084757a4d5b0ad3e03654f.html
5.
https://www.eco.gov.cn/news_info/68953.html
6.
http://www.greenfinance.org.cn/displaynews.php?id=4413
7.
http://www.greenfinance.org.cn/displaynews.php?id=4436
8.
https://www.greenchina.tv/magazine/detail/id/8246.html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教授,作为中国碳金融领域的权威专家,近期就碳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压力增大,各国纷纷建立碳市场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这为碳金融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中国计划启动全国碳市场交易,预计将超越欧盟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进一步推动全球碳金融的发展。

01

绿色信贷高速增长,金融机构助力低碳转型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3年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0.08万亿元,同比增长36.5%,比2023年初增加8.48万亿元。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合计占绿色贷款的67.3%。

王遥表示,绿色贷款余额的快速增长体现出银行业发展绿色金融的主动性和水平均在不断提升。在《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引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碳核算和环境信息披露能力、绿色金融评价方法等将进一步深化,随着绿色产业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将在相互促进中释放更多可供银行参与的领域与空间。

大型银行在推动绿色发展业务方面发挥领头雁作用。例如,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余额突破4万亿元,增量、增速均创历史新高。邮储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6378.7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46%;绿色融资余额7479.4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8.24%。

02

全国碳市场面临挑战,亟需优化完善

自2021年7月正式上线交易以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经顺利完成两个履约周期,成长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但作为起步阶段的新市场,仍存在一些不足。

王遥指出,全国碳市场在第二个履约周期内基本维持着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保障市场稳定运行、配额清缴工作顺利展开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多积极成效。但同时,作为起步阶段的新市场,和发达国家成熟的碳市场相比,中国碳市场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的地方。就交易活跃度问题而言,全国碳市场依旧存在明显的履约驱动现象。去年10月份,全国碳市场交易大幅放量,成交了去年总成交量近44%的配额,这背后反映出我国碳市场参与主体和交易品种单一的问题。截至目前,全国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仍以电力行业重点控排企业为主,交易主体多元化程度较低、行业来源单一和企业性质类似使它们的交易目的和特征趋同,对市场整体的流动性与活跃度造成影响,并可能增加市场短期波动。同时,目前全国碳市场中的交易标的仍以碳配额和CCER现货为主,交易品种构成相对单一,市场的金融属性以及金融机构对市场的参与度较欧盟碳市场均有不足。

为解决这些问题,王遥建议逐步扩大参与交易的主体范围。短期来看,全国碳市场仍将以逐步扩容为主,优先吸纳碳排放量大、产能过剩严重、减污降碳协同效果好、数据质量基础好的水泥、电解铝等行业。长期来看,在保证市场平稳运行、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大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有望被优先纳入碳市场,其他交易主体如专业碳资产公司、大型生产制造企业等也将被适时纳入。

03

CCER重启带来新机遇,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扩大

今年1月,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重启,这标志着我国强制减排交易市场和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双市场并行的完整碳市场体系正式建立。通过健全相关机制以及重启CCER交易市场,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碳市场交易的机制和功能,为碳减排活动的定价提供了市场基础。同时,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重启允许更多主体参与到市场活动中,不仅有利于推动碳减排活动开展,也有助于引导更多资金流向碳减排的相关技术领域。

考虑到CCER重启后市场供给以及交易量的恢复与增长,以及企业、活动碳中和等对于CCER的交易需要,预计在当前全国碳市场仅覆盖发电行业的情况下,CCER市场将达到20亿元至30亿元左右的交易规模。在当前规定所允许的碳配额抵销比例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全国碳市场进一步扩容以及配额拍卖机制的引入,附加对于全国碳价持续增长的预期以及市场主体自愿碳排放抵销意愿的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CCER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

04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碳金融发展前景广阔

碳金融的发展受到政策法规、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随着全球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增加,企业和投资者对低碳技术及项目的需求不断上升,推动了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碳排放监测和交易的成本,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促进了碳金融市场的扩大。

王遥认为,随着《指导意见》的发布,有望加强多部门协调联动,共同探讨并制定金融机构的筛选纳入标准、业务开展规范、风险防范措施等制度,适当放宽金融机构准入标准,早日允许金融机构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通过金融机构的直接参与,为重点排放单位提供更加丰富的碳市场融资和风险管理工具以及相关专业化服务。

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中国碳金融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作为全球最大的碳市场,中国碳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将为国内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持,也将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重要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