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化寺:什刹海畔的历史瑰宝
广化寺:什刹海畔的历史瑰宝
在北京什刹海的北岸,有一座历经沧桑的古寺——广化寺。这座始建于元朝的佛教寺院,不仅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更因其与鲁迅先生的渊源而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座寺庙的诞生
广化寺的创建,源于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据《柳津日记》记载:“广化寺在日中坊鸡头池上。元时有僧居之,日诵佛号,每诵一声,以米一粒记数,凡二十年,积至四十八石,因以建寺。”这位僧人以非凡的毅力,用二十年的时间积攒了四十八石米,最终建成了这座宏伟的寺院。虽然具体创建年代已不可考,但据明《敕赐广化寺记》碑记载,时间大约在1342年前后。
鲁迅与广化寺的不解之缘
1909年,清政府批准创立京师图书馆,馆址就设在广化寺内。1912年,鲁迅先生被任命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负责管理图书馆事务。从那时起,广化寺便与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结下了不解之缘。
鲁迅对京师图书馆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亲自参与图书馆的日常管理,还为充实馆藏四处奔走。据国家图书馆资料记载,鲁迅以教育部名义咨调各省官书局所刻书籍入藏京师图书馆,并将一部铜活字版《古今图书集成》拨予图书馆。他还争取到内务部的支持,规定凡经内务部立案的出版物均须分送京师图书馆一份,这标志着京师图书馆开始履行国家图书馆的重要职能。
寺院的建筑与布局
广化寺坐北朝南,占地1公顷多,殿宇329间,分为中、东、西三路建筑布局。中路是全寺主体建筑所在,有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东路是由戒坛、斋堂、学戒堂等建筑组成的院落;西路的主要建筑有大悲坛、祖堂、法堂、方丈院等。
山门三间,灰琉璃筒瓦单檐歇山顶,正中为白石雕花拱券门,门上悬“敕赐广化寺”金字匾。天王殿面阔三间,单檐庑殿顶,殿内供弥勒佛坐像及四大天王像。大雄宝殿建于高大石台基之上,殿前有平台与天王殿相通,平台两侧有明清石碑四座。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殿内原供佛像已毁于“文革”期间,现供密宗大日如来佛像系从别处移至。藏经楼二层,灰瓦硬山顶,下为般若殿,上为藏经阁,两侧有合角楼及配殿。
广化寺的今天
如今的广化寺不仅是北京市佛教协会所在地,更是一座活的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寺内保存的明清石碑、佛像雕塑以及建筑本身,都是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广化寺全年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8:00-17:00。游客既可以在这里感受佛教文化的庄严与神秘,也可以在古朴的建筑中寻找历史的痕迹。寺内主要景点包括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每一处都凝聚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匠心。
从一座僧人诵佛号积米建成的寺庙,到鲁迅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图书馆,再到今天的佛教文化中心,广化寺见证了中国近现代史的变迁。它不仅是北京城内的一处名胜古迹,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