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考物理冲刺:滑轮组与杠杆真题解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考物理冲刺:滑轮组与杠杆真题解析

引用
网易
8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R2MTQED05565IHC.html
2.
https://github.com/arzyu/rime-wubi98/blob/master/wubi98.dict.yaml
3.
https://wenku.csdn.net/answer/05fd10ad6287417493cbc23fa978fb3f
4.
https://m.ximalaya.com/ask/t5870709
5.
https://wl.zxxk.com/m/books-v442/
6.
https://www.bjdx.gov.cn/bjsdxqrmzf/zjdx/szdx28/dxds/981112/index.html
7.
https://www.xbs100.cn/chuzhong/czwl/7604.html
8.
https://wl.zxxk.com/m/books-v437/

在中考物理中,滑轮组与杠杆的相关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和难点。这类题目不仅考察学生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计算能力。本文将通过一道典型的中考真题,详细解析滑轮组与杠杆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01

典型例题解析

让我们分析一道经典的中考物理题目:

题目: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动滑轮重20N。当用80N的力F匀速提起140N的物体时,若不计绳重和摩擦:

(1)求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如果向水桶内再加入40N的水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何变化?

(1)计算初始状态下的机械效率

要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我们首先需要理解几个关键概念:

  • 有用功:克服物体重力所做的功,即(W_{\text{有}} = Gh)。
  • 总功:拉力F所做的功,即(W_{\text{总}} = Fs)。

由于滑轮组由两段绳子承担重物,绳端移动距离是物体上升高度的两倍,因此:
[ s = 2h ]

所以总功为:
[ W_{\text{总}} = F \times 2h ]

机械效率公式为:
[ η = \frac{W_{\text{有}}}{W_{\text{总}}} = \frac{Gh}{F \times 2h} = \frac{G}{2F} ]

代入已知数值(G=140N, F=80N)得:
[ η = \frac{140}{2 \times 80} = 87.5% ]

(2)分析加水后的机械效率变化

当向水桶内加入40N的水后,物体重力增加至 ( G' = 140N + 40N = 180N )。

新的拉力F'可由平衡条件得出:
[ F' = \frac{G' + G_{\text{动}}}{2} = \frac{180 + 20}{2} = 100N ]

新机械效率为:
[ η' = \frac{G'}{2F'} = \frac{180}{2 \times 100} = 90% ]

因此,加入水后,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从87.5%提高到90%,说明在相同条件下,提升更重的物体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02

解题技巧总结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可以总结出解决滑轮组与杠杆问题的一般思路:

  1. 明确受力分析:首先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包括重力、拉力、支持力等,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2. 理解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衡量机械性能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η = \frac{W_{\text{有}}}{W_{\text{总}}})。在实际问题中,要注意区分有用功和总功。

  3. 掌握滑轮组的特点:滑轮组的省力效果与绳子的段数有关,绳端移动距离与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也是解题的关键。

  4. 注意单位统一:在计算过程中,确保所有物理量的单位一致,避免因单位问题导致错误。

  5. 灵活运用公式:根据题目条件,灵活选择和运用相关公式,必要时进行公式变形。

03

练习题推荐

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解题能力,建议参考以下教材和辅导资料:

  1. 《中考物理压轴题解析》:这本书收录了大量历年中考物理真题,并提供详细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解析。

  2. 《初中物理竞赛教程》:虽然定位为竞赛用书,但其中的题目和解析对提高解题能力非常有帮助。

  3. 《物理奥林匹克教程》:适合对物理有浓厚兴趣的学生,题目难度较高,但能有效提升解题技巧。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相信你一定能在中考物理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记住,物理学习重在理解,不要死记硬背公式,而是要掌握其背后的物理原理。祝你学习进步,考试成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