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胃火旺盛怎么办?陕西省中医院专家详解症状与调理方法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胃火旺盛怎么办?陕西省中医院专家详解症状与调理方法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sxatcm.com/web/news_show.htm?contentId=13824&channlId=103

胃火旺盛是常见的中医病症,主要表现为口臭、胃部灼热、便秘等症状。本文从中医角度详细解析了胃火旺盛的原因,并提供了饮食调理、穴位按摩和运动锻炼等实用解决方案。同时,文章还介绍了陕西省中医院针灸四科的专业特色和诊疗优势,为读者提供了全面的健康指导。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如果是脾胃失衡、心焦火热,则容易出现上焦病症,其中胃火过旺,就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病因。

什么是胃火旺盛?

胃火旺盛就是胃热的意思,中医认为胃里面有两种力量,一个是阴,一个是阳,当阴不变阳过多,阴阳失衡,从而表现出来的异常就是胃火旺。

当胃火旺盛的时候,不单单会引起口臭的问题,还会有其他一些症状。

  1. 口臭:胃火腐熟水谷,而水谷之气随着胃火上炎于口,那么哈气就会有一股腐臭的味道,这就是常说的口臭了。
  2. 胃里感觉像被火烧一样,消化得快,容易感觉到饿。
  3. 大便干结,有时还会出现便秘的情况。
  4. 小便很黄,黄主热。
  5. 容易长痘痘。

为什么会胃火旺呢?

  1. 经常熬夜
    由于工作压力大,日间可自由支配时间少,很多人晚上都会熬夜,或者说有些人主动熬夜,影响脾胃运化,则湿浊上逆,隔天起床就能闻到自己的口气。

  2. 饮食喜恶
    平常有些人喜欢吃一些辛辣、油炸食物,这些在中医都属热性,若是经常吃的话,很容易使胃部火热之气亢盛。

  3. 情绪因素


常常爱发脾气、动不动就暴躁,这很容易导致气滞。在中医里面有一个说法,那就是肝气横逆犯胃,胃气不降,加之热邪侵袭,则见上焦病症,所以保持一个好心情也很重要。

遇到胃火旺盛导致的上述情况,该怎么办呢?

  1. 饮食调理
    平时要保持良好心态,在食疗方法也可以吃一些清热的食物。比方说黄瓜、黄连、白萝卜、土豆等。
  • 黄瓜:有清热解毒、泻火滋阴之效。
  • 黄连:可清胃热、泻胃火,同时有着强劲的抑菌作用。
  • 白萝卜:可治胃热之症,帮助顺气,促进肠胃蠕动。
  • 土豆:抗炎消肿,能吸收发炎、肿胀组织的水分,达到消肿的效果。
  1. 穴位调理
    一个是内庭穴,一个是太冲穴,这两个穴位对于胃热的情况,有着不错的缓解作用。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里的荥穴,而“荥主身热”,是热症、上火的克星。
    而太冲穴是属于足厥阴肝经里的穴位,灭肝火有不错的效果,对于肝横逆犯胃,有不错的帮助。常常按揉这两个穴位可调治胃火、肝火,要是有条件的话,可艾灸。

  2. 运动锻炼
    锻炼不仅能够促进消化,而且可以缓解压力、焦虑等容易导致胃火上升的负面情绪。

陕西省中医院针灸四科简介

陕西省中医院针灸四科是由原针灸一科B区原班人员基础上分离发展而来,成立于2019年6月,在学科带头人、学术继承人杨改琴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秉承针灸科优良的科室精神,继承和发扬科室传统,在医院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以“特色技术兴科、服务社会大众”为主旨,突出中医针灸特色优势,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契合传统与现代理念,坚持以针灸临床为主体,科学研究为推动力,开展与中医针灸相关的临床与基础研究。现有临床医师15名,护士27名。其中,主任医师3人(包含返聘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1人。设置针灸门诊1个,住院病区额定床位60张,可收治病人99人。

科室设备齐全,拥有电子针灸治疗仪、汉章针刀、TDP、脑循环治疗仪、中频脉冲治疗仪、低频脉冲治疗仪、红外线治疗仪、完全失神经治疗仪、肌兴奋治疗仪、痉挛肌治疗仪、直流感应电疗仪、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电动直立床、综合训练工作台、电脑恒温蜡疗仪、电子生物反馈等多种治疗设备。

诊疗模式特色明显,以辨证施治、特色疗法(毫针刺法、电针、火针、梅花针、温针灸、隔物灸、长蛇灸、麦粒灸、百笑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穴位埋线、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放血疗法、自血疗法、小针刀、耳穴压籽疗法、拔罐、闪罐、游走罐等)、各种疾病推拿及手指点穴等中医外治法,结合中药内服及外敷为基础,引入康复医学理论,结合人体生物力学,配合国内外先进仪器,对以神经系统为主的疾病进行特色康复治疗。同时,对亚健康人群所表现的活力降低、生理功能及代谢功能低下、对外界适应能力减弱等症状进行中医针灸特色调治,从而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