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抗战史:铁路工人的英勇事迹
郑州抗战史:铁路工人的英勇事迹
1938年6月9日,黄河花园口决堤,滔滔洪水冲向豫东平原,这是中国抗战史上最具争议的军事行动之一。这一决定虽然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也成功阻止了日军的西进计划,保住了郑州这个战略要地。
在郑州,有一群普通铁路工人,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5月1日,在武汉大智门老火车站,平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正式成立。这支由周恩来、董必武亲自指导的特殊队伍,成为了抗战中一支重要的民间抗日力量。
破坏大队的成立,源于国共合作期间中共对铁路工人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视。周恩来派石健民、蔡书彬等人到平汉铁路沿线工作,并与大革命失败后失去联系的老党员恢复组织关系。在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的会议上,决定由刘文松出面组织抗日,目标是破坏日军在平汉铁路上的交通线。
1938年1月,刘文松以特种工作团团长的名义,在郑州、郾城等地设立分团。他们组织江岸机厂技术工人制造了50支35连发手提式冲锋枪,并对铁路工人和工人子弟进行爆破训练。4月,周恩来安排刘松山将60多名技术工人带到延安接受军事政治训练。
5月1日,第一战区铁道破坏大队第一总队在武汉成立,300多名工人参加了成立大会。5月11日,全体参战工人从汉口大智门火车站出发,开赴许昌集中待命。从延安回来的技术工人经过短期爆破训练后,也加入了总队。
在随后的八年抗战中,平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活跃在平汉、陇海、津浦等多条铁路线上,配合八路军、新四军和国军炸毁日军的铁路运输线。他们不仅展示了高超的技术能力,更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爱国情怀和牺牲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泺口黄河铁路大桥在抗战中也经历了多次破坏和修复。1937年11月,为阻止日军南下,大桥被炸毁,这是其遭受的最严重破坏。1938年修复后,又在1948年济南战役期间被炸。但这座被誉为“亚洲跨度最大的铁路桥”的大桥,始终屹立不倒,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
郑州铁路工人的抗战事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篇章。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普通民众在国家危难之际,也能成为捍卫民族尊严的英雄。今天,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时,不仅是为了纪念那些为国捐躯的先烈,更是为了传承他们的爱国精神,激励后人珍惜和平,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