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患者排出黑色「虫体」,背后真相竟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患者排出黑色「虫体」,背后真相竟是?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4/08/3843034_1147488863.shtml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会碰到一些令人惊愕甚至引发恐慌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当这些状况与身体排泄物——大便有关时,往往会加剧人们的不安与疑惑。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案例:一位患者在排便时意外发现了「虫体」,这一初看似乎预示着严重健康问题的发现,经过一系列深入细致的调查与分析后,却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真相。

近日,一名38岁的男性货车司机在排便过程中,惊讶地发现自己在马桶「排出」了4条黑色虫体。他随即将这些虫体送至医院检验科进行鉴定。为了深入了解情况,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患者的基本情况。

患者是一名长期从事货运工作的司机,由于工作性质,他经常需要长时间驾驶,导致饮食和作息不规律。据他回忆,最近一段时间他偶尔感到下腹部不适,但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直到这次排便时排出虫体,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图源:作者拍摄毛蠓幼虫整体

检验科在接到虫体样本后,迅速进行了详细的形态学观察和鉴定。这些虫体呈黑色,细长且分节,两端逐渐变细,与常见的寄生虫形态有所不同。一时间,检验科人员无法确定这些虫体的具体种类。为了尽快查明「真相」,向细胞形态圆桌交流会的微信群聊求助。幸运的是,贵州的刘宇老师第一时间给出了答复,确认这些虫体为毛蠓幼虫。


图源[2]:毛蠓生活史

那么到底什么是毛蠓及其幼虫,是不是寄生虫呢?

什么是毛蠓?

毛蠓科昆虫,常被称作蛾蝇或蛾蚋,其身体与翅膀覆盖着丰富的毛发,赋予它们一种毛茸茸的外观特征。成虫阶段,它们拥有一对显著的长触角,翅膀形状宛如叶片。这些成虫大多选择在夜间活动,并偏好潮湿的环境。至于幼虫通常为灰白色或乳白色,有时也可能因环境或食物的不同而略带黑色或褐色。它们则栖息于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尤其是那些含氧量较低的区域,比如浴缸、洗手盘等地方,因此常常成为浴室中令人烦恼的害虫。所以经常有患者在漱口或大便发现其幼虫,一般为污染。

幼虫活动习性:毛蠓幼虫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活动自如,它们能够利用体表的短刺和刚毛附着在管壁或物体表面,避免被水流冲走。同时,它们也具有一定的趋光性,但成虫后的飞行能力相对较弱。

对人类的影响:虽然对人类不构成直接威胁,但它们的存在却可能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它们可能携带病菌,既往遇到过相关案例,有患者左眼下眼皮处飞落了一只小飞虫,他随手将虫子拍死,但没过多久左眼就开始红肿疼痛。就医后被诊断为季节性结膜炎,眼药治疗后病情更加严重,视力由正常下降到了0.02,且出现了绿脓杆菌感染的症状,眼部及周遭出现感染溃烂,最终不得不摘除整个左眼眼球。通过污染食物或水源等方式传播疾病。此外,毛蠓成虫在飞行过程中也可能落在食物或餐具上,造成污染。

防治措施:

  1. 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卫生间、厨房等潮湿环境,清除积水、污物等滋生条件。
  2. 使用杀虫剂:在必要时可以使用合成除虫菊酯喷雾剂等杀虫剂进行喷洒,以杀灭成虫和幼虫。但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3. 封堵缝隙:检查并封堵卫生间、厨房等地方的缝隙和漏洞,防止毛蠓成虫和幼虫进入室内。

最终确定了虫体的种类后,结合患者在马桶排便时的情况以及幼虫的生活习性,我们推测这些幼虫可能是爬入了马桶内,并恰好被患者发现,从而被误认为是自己排出的虫体。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推测,我们叮嘱患者如果再次发现类似情况,务必再次送来样本进行检验。然而,经过一个月的等待,患者并未再次前来送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认为这次发现虫体就是由环境污染所导致的。

案例点评

本次病例中的虫体发现及其后续分析过程,展现了细致入微的医学检验工作。在确定虫体种类后,结合患者的生活场景与幼虫的生态习性,提出了合理的推测:这些幼虫可能是通过某种途径爬入了马桶内,并被患者偶然发现。这种推测不仅基于科学的分析,还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体现了临床思维的灵活性和全面性。采取了科学的验证方法,即叮嘱患者在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时送检样本。虽然患者并未在随后的一个月内再次送检,但并未因此放弃对病例的深入思考。综合考虑了所有相关因素,最终得出了这次发现虫体是由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结论。这一结论的得出,既是对前期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知情况的一种合理推断。整个病例处理过程,充分展示了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能够保持冷静、细致分析、耐心请教,并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时刻保持对细节的关注,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参考文献:
[1].李朝品.《医学昆虫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7年.
[2].王中全.《医学寄生虫学第6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23年.
[3].黄清臻.《有害生物防制简明图谱》.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8年.
[4]龚志红,龚红卡,徐芸等.中国大陆毛蠓幼虫致人体感染的病例系列分析[J].江西医药2022,57(09):1317-1319.
[5]朱名超,朱娅,许正敏,等.泌尿生殖道发现毛蠓幼虫1例[J].中国热带医学,2019,19(02):195-196.
[6]刘英杰,缪东.口腔毛蠓幼虫寄生1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5,33(05):326-327.
[7]王学东,蒋玲.毛蠓幼虫感染1例[J].中国热带医学,2015,15(10):1276-1277.
[8]冯笑梅,王淑华,连建军,等.毛蠓幼虫所致鼻腔蝇蛆病一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5,(04):30.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