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六院专家解读:成人感统失调真相
南通六院专家解读:成人感统失调真相
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黄帅近日在科普讲座中详细解析了成人感统失调的症状及其影响。他指出,感统失调不仅会影响情绪管理和社会交往,还会导致时间管理和日常生活技能受损。黄帅建议通过自我认知、生活方式调整、社交互动、兴趣爱好培养以及专业帮助等方式应对这一挑战。了解并正视感统失调,是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一步。
什么是感统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Sensory Integration Dysfunction),简称“感统失调”,是指人体在接收、处理和整合外界感官信息时出现障碍,导致大脑无法有效协调身体各部位的运作。这种失调可能源于先天遗传因素,也可能由后天环境因素引起,如早产、剖腹产、人工喂养、缺乏运动等。
成人感统失调的主要表现
成人感统失调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本体感觉失调:表现为坐姿不稳定、容易东倒西歪、多动不安、动作模仿能力差以及头部和颈部抬起困难等。
前庭感觉失调:常见症状包括眩晕感,如周围环境旋转,同时可能伴有头昏沉或肿胀感。
视觉系统失调:难以分辨图形或颜色的细微差异,对特定颜色、形状或文字表现出异常兴趣。
情绪管理困难:情绪波动大,易怒或悲伤,自我调节能力弱。长期可能引发焦虑或抑郁倾向。
社交互动障碍:回避社交场合,沟通时理解或表达困难,常忘记他人所说内容,反应迟钝。
时间管理和规划混乱:经常迟到、遗忘重要事项,决策时犹豫不决,影响生活和工作效率。
感官统合问题:
- 触觉失调:对触摸过度敏感或反应迟钝。
- 前庭平衡失调:日常活动中平衡性差,易摔跤。
- 听觉失调:注意力分散,对他人话语反应慢或无反应。
日常生活技能受损:动手能力差,完成日常任务(如烹饪、清洁)时协调性不足,选择困难。
感统失调的影响
感统失调对成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不仅限于日常生活,还可能延伸到工作和社交领域。
生活方面:感统失调可能导致基本生活技能的缺失,如穿衣、进食、个人卫生等。患者可能在完成这些看似简单的任务时遇到困难,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工作方面:在职场中,感统失调可能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时间管理混乱等。这些症状会直接影响工作表现,甚至可能导致职业发展受阻。
社交方面:感统失调还可能影响个体的社交能力。患者可能在理解他人情感、表达自己想法时遇到困难,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产生社交恐惧。
如何应对感统失调?
面对感统失调,及早发现和科学干预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应对方法:
自我认知:首先需要正确认识感统失调,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误解。了解感统失调的具体表现和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等,可以改善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
社交互动:积极参与社交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流互动,提升社交技能。在社交过程中,学会倾听和表达,逐步克服社交障碍。
兴趣爱好培养:发展个人兴趣爱好,如绘画、音乐、阅读等,有助于提升专注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这些活动不仅能丰富生活,还能促进感官统合能力的提升。
专业帮助:如果症状严重,建议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帮助。通过专业的评估和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感统失调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
感统失调虽然会对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完全可以有效应对。重要的是,要正视这一问题,不要因为误解或偏见而延误治疗。让我们一起努力,为感统失调患者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