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防支原体感染,社区学校需注意!
秋冬防支原体感染,社区学校需注意!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其中支原体感染尤为值得关注。近期,全国多地疾控中心发布提醒,支原体感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社区、学校等人群密集场所,防控形势严峻。
支原体感染高发,儿童青少年是重点人群
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可引起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据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当前北方省份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处于上升趋势,14岁以下儿童是主要受影响人群。
山西省儿童医院晋源院区呼吸科主任刘丽平介绍,支原体感染的患儿病程较长,初期可能表现为轻微呼吸道症状,如咽痛、头痛、发热、咳嗽、乏力、食欲不振等,后续咳嗽逐渐加重,且以夜晚为主,可能会有黏痰。整个急性病程大约持续2~3周。在恢复阶段,孩子的病情会得到控制,但咳嗽可能会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可达1~2月左右。
社区、学校成防控重点区域
支原体感染在人群密集的场所更容易传播,学校、宿舍、养老院、医院等都是高风险区域。特别是学校,由于学生年龄小、免疫力相对较低,加上教室等场所人员密集、空气流通不畅,很容易造成疫情扩散。
福州疾控专家指出,儿童之所以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与儿童的体质特点和生活习惯有较大关系:一是儿童免疫系统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各脏器功能还不是很完善,免疫功能相对较弱。二是儿童呼吸道发育与成人不同,以肺部组织为例,儿童的大部分肺泡都在努力“工作”,一旦发生感染,代偿能力较弱,很容易出现呼吸道症状。也正因此,不少儿童肺炎可能刚开始表现不重,但临床上进展迅速。三是儿童由于玩耍,经常会接触到很多病原体,如果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很容易通过吃手、揉眼睛等动作,将病原体带到体内,从而引发感染。四是儿童比成年人矮小,更接近于地面,而一些呼吸道病原体会在地面沉降,导致儿童接触高浓度病原体的机会比成年人更高。
科学防控,这些措施要记牢
虽然目前尚无针对支原体感染的疫苗,但通过科学防控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以下几点建议请务必牢记:
个人防护篇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
减少人群聚集:尽量少去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场所,如果必须前往,建议佩戴口罩。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室内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增强免疫力。
集体场所防控篇
落实健康监测:学校、托幼机构要做好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病因追查登记,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
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开展健康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宣传栏等形式,普及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提高师生防护意识。
支原体感染虽然来势汹汹,但通过科学防控,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