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爆改”经典剧集:创新还是侵权?
AI“爆改”经典剧集:创新还是侵权?
2024年12月,一段经过AI改编的《甄嬛传》视频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在这段视频中,原本温婉的甄嬛突然掏出枪支,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枪战戏码。无独有偶,《红楼梦》也被AI“魔改”成武打场面,林黛玉手持拳套与贾宝玉对打。这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改编,不仅引发了观众的广泛讨论,也触动了关于AI创作的道德和法律边界这一敏感话题。
AI改编:从创意到争议
AI改编经典剧集并非新鲜事,但近期的“魔改”浪潮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文字描述,就能借助AI生成完全不同的剧情和画面。例如,在AI的“创作”下,《甄嬛传》的宫廷斗争变成了现代枪战,《红楼梦》的诗词歌赋化作了拳脚相加。这些充满戏剧性的改编在社交平台上迅速传播,收获了大量点赞和转发。
然而,这种看似有趣的改编却引发了诸多争议。支持者认为,AI改编为经典作品注入了新的活力,能够吸引年轻观众关注传统文化。但反对者则指出,这类改编严重背离了原作的精神内核,甚至可能扭曲观众对经典的记忆。一位经常浏览相关视频的观众张女士表示,虽然最初觉得这些视频很有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开始感到厌烦,因为过多的魔改内容让她对经典的记忆变得模糊,甚至难以回忆起原来的情节。
法律边界:版权与肖像权的双重挑战
AI改编经典作品不仅引发了道德争议,更涉及复杂的法律问题。根据国家广电总局201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未经许可不得对经典文艺作品进行重新剪辑、配音或字幕修改。而当前AI魔改视频中频繁出现的改词配音、画面重新剪辑拼接、增加内容等行为,显然与这一规定相悖。
浙江垦丁(北京)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念指出,AI魔改影视剧可能构成多重侵权:
- 侵犯原作的保护作品完整权
- 侵犯原作的改编权
- 侵犯演员的肖像权和名誉权
此外,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可能导致公众混淆或误认的深度合成内容需要显著标识AI生成。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热门AI改编视频并未做出相应标识,进一步加剧了侵权风险。
行业影响:创新与传统的博弈
AI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影视创作的面貌。以《山海奇镜》预告片为例,一个5人团队仅用10多天就完成了传统影视工业中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效率的提升不仅降低了制作成本,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更大的创作空间。
然而,AI创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青年剧作家向凯对此表达了担忧:“这些魔改不仅缺少创造性的价值,还可能对经典作品造成不可逆的伤害。真正的改编应当是在合法与不侵犯版权的基础上,有深度和内涵的再创造。”
从商业模式来看,AI影视作品的商业化前景广阔。目前,主要的商业模式是短视频平台付费定制,但未来可能会涌现出更多创新模式。然而,正如AI短片制作人陈坤所言,如果AI视频的版权链不清晰,将对整个行业发展产生毁灭性打击。
结语:在创新与尊重之间寻找平衡
AI改编经典剧集的现象反映了技术进步与文化传承之间的张力。一方面,AI技术为影视创作开辟了新的可能性,让普通用户也能参与到内容创作中来;另一方面,这种改编也引发了对版权保护、道德边界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
面对这一新兴技术,我们需要在鼓励创新和保护经典之间找到平衡点。这不仅需要创作者的自律,更需要法律的明确规范和平台的有效监管。正如一位业内人士所说:“真正的改编应当是在合法与不侵犯版权的基础上,有深度和内涵的再创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保护好那些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经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