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水资源预警: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揭示未来供给困境
青岛水资源预警:中国海洋大学研究揭示未来供给困境
青岛,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正面临着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最新研究显示,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青岛的水资源供给将持续短缺且分布不均。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创新的预估方法,为这座缺水城市敲响了警钟。
青岛的"水危机"
青岛是中国北方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86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0%。为缓解缺水问题,1989年建成的引黄济青工程已累计向青岛供水60多亿立方米,成为城市供水安全的"生命线"。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青岛的用水需求持续攀升。目前,客水(外来水)已占城镇供水总量的50%以上,成为主要水源。在2013至2019年连续干旱期间,客水甚至占到城镇供水总量的90%左右。
创新的预估方法
针对青岛的水资源困境,中国海洋大学研究团队在《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该研究首次将统计模型法与机理模型法有机结合,构建了基于GIS的水资源供给预估方法。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不同自然补给情景下的未来水资源供给,得出了令人担忧的结论: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青岛市本地水资源供给将持续出现短缺,且分布极不均衡。
气候变化的威胁
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加剧青岛的水资源危机。2024年,全球海温创下历史新高,海洋热含量持续上升。这种变化不仅影响海洋生态系统,还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影响降水模式,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对于青岛而言,气候变化可能导致降水更加集中,旱涝交替出现。这不仅影响农业灌溉,还可能对城市供水系统造成冲击。此外,海平面上升也可能威胁沿海地区的淡水资源。
应对与挑战
面对日益严峻的水资源形势,青岛正在积极应对。山东省已出台《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通过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实施差异化管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如何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合理配置有限的水资源?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如何加强区域合作,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些问题都需要青岛在未来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答。
中国海洋大学的研究为青岛敲响了警钟,也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青岛需要在节水、调水、海水淡化等多个方面同时发力,才能有效应对这场"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