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区“父母食堂”:创新养老助餐服务模式
北京西城区“父母食堂”:创新养老助餐服务模式
“父母食堂”是北京市西城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而推出的一项创新性养老助餐服务。截至2023年底,西城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2.9万人,占总人口的29.93%。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西城区在做好“父母食堂”助餐服务的基础上,创新服务提升路径,实施“父母食堂+(家)”模式,打造养老助餐服务“西城经验”升级版。
创新补贴机制,激发供需活力
西城区不断调整优化养老助餐政府补贴结构,由最初“补供方”优化为“供需并补”的政策,激励供需双方共同参与。据统计,政策实施以来,西城区共发放四类养老助餐补贴676.62万元,共带动市场消费7398.8万元,全区通过政府补贴撬动市场消费比例约为1∶11,实现了养老助餐点“政府输血+企业造血”,推动全区养老助餐服务健康可持续发展。
多元化服务网络,满足多样化需求
西城区形成了以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配餐中心为基础,社会餐饮服务单位、社会单位内部食堂和社区养老助餐点为补充,集中配送中心提供支持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老年人可通过电话、小程序、微信群等多途径订餐,选择堂食、自取、配送到户等用餐方式。在“父母食堂”养老助餐服务的基础上,西城区升级“父母食堂+(家)”品牌,引入课堂、养生堂、育幼堂、五点钟校堂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多元化服务,实现食有餐、乐有享、学有课,让老人暖胃又暖心。
智能化管理提升服务效率
为提高老年人就餐支付便利性和补贴减免及时性,丰铭国际大厦地下一层“父母食堂”助餐点引入了智能结算设备,老年人购餐后只需“刷脸”就可以结算取餐,有效减少了老年人排队结算的时间。西城区目前已上线了集服务、管理、监督于一体的养老助餐服务监管平台,该平台可以推送养老助餐服务订单,归集养老助餐服务数据,考评养老助餐服务商服务质量。依托数字化信息手段,西城区养老助餐实现了服务全留痕、数据可追溯、补贴及时核算、老人及时回访,有效提高了养老助餐政策落地的精准度。
可持续发展保障长期服务
西城区民政局对养老助餐服务补贴发放频次进行优化调整,将原来的按季度发放调整为按月发放。目前,西城区已备案“父母食堂”320家,每周助餐量超过6万人次。通过统一运营管理、统一形象标识、统一支付设备、统一标准规范、统一服务“六公示”五个统一,养老助餐服务的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下一步,西城区将继续因地制宜探索区域特色养老助餐服务模式,让养老助餐服务可观、可感、可及、可持续。
“父母食堂”不仅解决了老年人的用餐难题,更通过创新的服务模式和智能化管理,打造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养老助餐服务体系,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西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