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医药大学推荐:中医降尿酸妙招
湖南中医药大学推荐:中医降尿酸妙招
高尿酸血症是现代人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不仅会引起痛风,还会导致肾结石等多种并发症。在中医理论中,高尿酸血症不仅仅是简单的指标异常,更是一种深层次的健康警示信号。湖南中医药大学专家推荐的中医调理方案,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治疗思路。
中医视角下的高尿酸血症
在中医理论中,高尿酸血症被归入“痹症”、“痛风”等范畴,主要与湿热、痰瘀、风寒等邪气侵袭人体有关。中医认为,痛风是一种本虚标实的疾病,或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所致,加之过食肥甘厚味,日久产生痰浊、湿热、瘀血,痹阻于筋骨关节,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疼痛、红肿等症状,导致疾病发生。
中医辨证施治方案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内科副主任邹译娴表示,高尿酸血症在痛风发作前临床症状多不明显,专家共识中推荐辨证以湿浊内蕴证、脾肾不足证为主。
湿浊内蕴证: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升高,伴肢体困重,形体肥胖,口腻不渴,大便黏滞等。治疗上当以祛湿化浊为治,方用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
脾肾不足型:主要表现为血尿酸升高,伴乏力倦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便频多,大便溏稀等。治疗上当以健脾益肾为治,方用四君子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水煎服,每日1剂。
此外,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一些中药如土茯苓、菝葜、姜黄、黄柏、黄芩、葛根等均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降低高尿酸血症物模型血清尿酸水平;虎杖、萆薢、栀子、车前草等可调控尿酸盐转运蛋白的表达,减少尿酸重吸收,促进尿酸排泄。
中医代茶饮和药膳粥
在常规治疗时,结合体质辨证,配合代茶饮和药膳粥如茯苓葛根粥和木瓜粥用于湿浊型,绿豆苡仁粥用于湿热型,参苓山药芡实粥用于脾肾不足型等,可达到辅助降尿酸的目的。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风湿科副主任医师韦尼推荐痛风患者饮用黄芪金银花茶,一方面取黄芪补益的作用,温补肺脾之气,促进体内湿浊邪气运化;另一方面取金银花清热解毒的功效,可清热祛湿、凉血解毒,减轻关节肿痛症状。痛风患者日常饮用过程中,黄芪、金银花各选择10g~15g即可,若体内湿热偏重,口黏口苦,大便不通或黏腻不爽,排便不净,可适当增加金银花剂量。
中医调理注意事项
需要强调的是,中医调理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不能替代常规药物治疗。对于痛风急性发作,血尿酸较高的患者还是应该尽早接受药物治疗,同时坚持低嘌呤饮食,戒酒,少吃甜食少喝甜饮料,通过加强运动减轻体重,从根本上减少尿酸的产生。
中医调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患者积极配合,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定期监测尿酸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