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窄巷子和武侯祠:成都文化探秘之旅
宽窄巷子和武侯祠:成都文化探秘之旅
成都,一座承载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宽窄巷子和武侯祠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这两个景点不仅是成都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了解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最佳窗口。
宽窄巷子:市井生活的缩影
宽窄巷子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由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三条平行的街道组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当时为驻防清军所建。历经300余年的沧桑,如今只剩下这三条巷子以及“鱼刺”状的街巷空间格局。
宽窄巷子的保护和利用,走的是商业的“微循环”保护模式。在保护和建设时期,从整体上考虑文态、形态、业态和生态的布局,在准确把握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创造实体空间,引入符合宽窄巷子文化定位的商业业态,让其实实在在地和当下的城市生活发生关系,形成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的复合型文化商业街区,形成新的文化消费热点。
宽窄巷子自开街以来共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1亿人次,巨大的人气沉淀了一大批颇具文化内涵特色及时尚创意的业态和商家。例如第一家悬挂中文星巴克招牌,坐在八仙桌上喝咖啡的西式咖啡“星巴克”;展现传统妇女勤劳温婉及刚柔之美的文化创意展示和零售“一针一线”;诠释现代诗人深厚情感内涵和人文关怀的酒吧“白夜”;呈现道家艺术灵动俊秀,倡导修身养性之生活方式的茶艺“可居”;周末 24 小时书店·文化不再打烊的“三联书屋”;将精致生活理念注入川西民居建筑,将院落式情景消费体验推向了一个新高度的客栈酒店“德门仁里”、“鹪鹩”、“钓鱼台”等。宽窄巷子其实就是天府文化“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时代价值和现实表达的集中展现。
宽窄巷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康熙五十七年(即公元1718年)。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定西藏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设副都统统辖,在千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当年的满城城内的建筑布局、衙门设置、营房方位都严格按照八旗军的传统方式来安排,以现在的金河宾馆为头,沿长顺街平行排列修建,共有官街8条,兵街42条,形似蜈蚣。历经了300余年的风雨,如今只剩下我们眼前的宽、窄、井这三条巷子以及“鱼刺”状的街巷空间格局。
修复过程全部按照古建筑保护策略,以分级保护为前提,以业态活化为传承方式,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遗迹保护与利用的双重目标,在活化传承中实现保护。按区域内的建筑按历史文化背景、空间布局、建筑形式和特色、保存价值等将宽窄巷子分为了六类保护性建筑。
打造后的宽巷子因保留了相对较多的老建筑,以及掩映其间的老门头、老花窗、翘飞檐、青石路、参天大树等,共同构造了传统闲适的成都生活韵味。所以我们为宽巷子植入的业态也更为“成都味”:吃川菜、品川茶、看川戏、住川西民居。窄巷子风格较为西洋化,这是因为1856年,法国传教士洪广化曾住于此,一些外国人为了寻求教会的庇佑,也来到窄巷子购买房屋并生活居住。以至于现在的窄巷子建筑看起来颇有西式风格。根据这样的特点,我们为窄巷子植入的元素也更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成都小吃、火锅、糖人、糖画、书店,也有西式的简餐、咖啡、酒吧。井巷子目前主要展示的是墙体砖文化博物馆。1946年出生的本土名雕塑家朱成,是井巷子墙体砖文化墙的作者。墙体砖上的所有砖块均从成都各地精心收集而来,经朱成老师的手,四万块砖变成了老成都的历史画卷。朱成说,“历朝历代在少城里的故事,全都在这些砖里头。”砖的大小、颜色、厚薄均有差别,混砌一段后一看,果然沧桑,“但有力量感”。从这些老砖老墙老图中,大家能更加充分的感受到成都这座城市的变化以及宽窄巷子的前世今生。
这条巷子在清朝被称为“太平胡同”。宽巷子以木构建筑为主,而窄巷子的砖混结构明显,整体上吸收了西洋风格,较为典型的有砖门头、罗马柱、圆弧花窗等。西洋风格起源于法国传教士洪广化以窄巷子为据点向周围各县府传教,外国商人为了寻求教会的庇佑,也在窄巷子购置房产、改建房屋,使得窄巷子的建筑风格带有明显的西洋特征,但同时又不失传统风格,形成了中西合璧的包容文化。窄巷子集中体现了老成都的慢生活,在业态定位上重点以西餐、咖啡、艺术休闲、设计师工作室为主的时尚生活品味区,更多展现的是成都“乐观包容”的城市精神。
井巷子简介(图片来源: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网)
2、井巷子
井巷子过去名为“如意胡同”,后因巷北有明德坊,又称“明德胡同”。辛亥革命后改名井巷子。据说康熙年间,大批的清军驻扎在少城内,人口的密集使得这条巷子的用水成了一个问题,于是就在巷子西口凿井取水,为驻防清军提供水源。而居住在井巷子里的人也多以满人地位较低、仆人、家丁为主,所以,房屋比较破旧。时过境迁,现在井巷子就只有半条街了,我们因地制宜的打造了这段国内唯一的墙体砖文化博物馆,长约380米,是二维片墙建筑,之所以称它为博物馆,是因为从先秦到唐宋元明清每一个朝代的砖都能够在这片墙上找寻到它们的踪迹。
走进井巷子,除文化墙以外,地面浮雕也非常吸引眼球。浮雕以铜为主,雕刻出古时成都人与井之间的紧密联系。看到的不仅是老成都的“凉水井”、“铁箍井”、“双眼井”、“铜板井”、“薛涛井”,更是那些倚着水井的瑞泽日子,感受从未走远的成都。
窄巷回眸(图片来源:成都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官网)
这张照片是于1998年拍摄于窄巷子,照片再现还原了一位小贩售卖土豆的场景,可以看出当时的房屋十分破旧、道路也十分泥泞。在打造之前,这里其实就是成都城市的棚户区。
井巷子有趣的不仅是近距离观看以砖筑成的老成都历史、文化、民俗长卷的文化墙,更有意思的是在砖墙中以影雕、二维半艺术方式所呈现出的俏皮效果。他们嵌在井巷子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独特的物质文化气质与非物质文化信息记忆,让更多人与之互动,仿佛真切的融入到当时的情景里去。除了刚才我们看到的窄巷回眸之外,还有夹道洗刷、公馆封门、沿街斗鸡、杂院堆藏、天井搓牌、专门喝茶等等,都是历史的表情。
如今的宽窄巷子,已经成为成都市一张新的城市名片,成为外地游客来蓉的必经之地。2018年底的统计数据,全年接待量超过2100万,日均人流量在3万到6万,日均最高峰可以突破10万,共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1亿人次。宽窄巷子被称为成都的心脏,在这里记录了当年少城的繁华旧景,传承了老成都的温暖记忆,也承载了当下的时尚精神。
武侯祠:三国文化的殿堂
武侯祠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是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祠庙,也是纪念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诸葛亮的圣地。这里不仅是诸葛亮隐居躬耕之地,更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历史发生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奇。
武侯祠始建于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最初仅为刘备的惠陵。南北朝时期,成都武侯祠始建,且与惠陵、汉昭烈庙同在同一个区域。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废除惠陵旁的武侯祠,重修汉昭烈庙,将诸葛亮的塑像塑入汉昭烈庙内,实现“君臣合祀”的格局,寓意良臣伴明君。
武侯祠的建筑布局严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大门、二门、刘备殿、过厅、诸葛亮殿和三义庙。两侧配以东西厢房、钟鼓楼等附属建筑。祠内保存有大量珍贵的碑刻、楹联和匾额,其中最著名的是《蜀丞相诸葛武侯祠堂碑》,被誉为“三绝碑”,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撰文,书法家柳公绰书丹,刻石匠鲁建镌刻。
祠内主殿供奉着诸葛亮及其子孙诸葛瞻、诸葛尚的塑像,供人瞻仰、祭拜。此外,祠内还有一株400余年的金桂,颇有灵气。祠堂内挂满了历代文人为诸葛亮所作的文章和楹联,如郭沫若题写的“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等,让人在缅怀中再次领略千古名相的雄才伟略。
每年春节期间,武侯祠都会举办盛大的“成都大庙会”,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仿古祭祀”活动。身着古装的川剧演员分饰蜀汉君臣,在广场上一一亮相。随后,队伍回身转入武侯祠,穿过祠堂殿宇,来到三义庙前广场,再行隆重的祭祀礼。只见,演员们依次举行上香、敬酒、祭拜等仪式,祈求蜀地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祭祀期间,喷火、“八头变脸”等表演轮番登场,赢得观众阵阵喝彩。
2025年1月24日至6月11日,武侯祠还推出了“礼蕴天地 和合致美——文物里的东方生活美学展”。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等单位的100余件(套)精品文物精彩汇聚。其中,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清代乾隆款“金瓯永固”杯,首次在成都亮相!这是清宫元旦开笔仪式的御用礼器,承载着皇帝对新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祈愿。想象一下,能近距离欣赏这件精美绝伦、华丽大气的皇家珍宝,是不是超激动?
不仅如此,沈阳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掐丝珐琅象驮瓶、清代掐丝珐琅兽面出戟双耳四足盖炉,以及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代明黄色缂丝彩云蝠金龙纹男夹龙袍、清代青玉交龙纽“皇帝之宝”等重磅文物也将一同亮相本次展览,为观众呈现一幅东方美学的灿烂图景。
当代传承:文化活化的典范
宽窄巷子和武侯祠在当代的保护和传承方式各有特色。宽窄巷子采用“微循环”保护模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完美融合。通过引入星巴克、白夜酒吧等现代商业业态,让老街区焕发新生机。同时,保留了大量传统建筑和文化元素,如川剧表演、茶馆文化等,让游客既能体验现代便利,又能感受传统文化。
武侯祠则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让三国文化得以传承。每年的仿古祭祀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参与,成为传播三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通过与故宫博物院等机构合作,举办高水平文物展览,让游客在欣赏精美文物的同时,深入了解三国历史。
游客体验:文化之旅的完美选择
对于游客来说,宽窄巷子和武侯祠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验。宽窄巷子适合citywalk,拍照打卡点众多,如网红熊猫爷爷、倒立熊猫、泡泡马特等。巷子里的奎星楼美食街和西安路也是品尝地道成都小吃的好去处。
武侯祠则建议请讲解,深入理解三国文化。门票加讲解费用为88元,普通讲解大约需要1-1.5小时。秋冬季节,后院的银杏树叶金黄,景色优美,非常适合拍照。如果时间充裕,建议下午游览武侯祠,之后可以去附近的锦里感受夜景。
宽窄巷子和武侯祠,一新一旧,一动一静,共同展现了成都的历史文化魅力。它们不仅是成都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了解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最佳窗口。无论是对历史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