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首七绝诗,道尽秋天之美:远胜春光,韵味无穷
四首七绝诗,道尽秋天之美:远胜春光,韵味无穷
秋色与春光,谁更胜一筹?四首精妙的七绝诗,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独特的韵味和魅力。从秋风、霜花到红叶、流水,每一处景致都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深情与赞美。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诗句,感受秋天的温情与美好。
七绝·入画图
秋色尚饶风寂寂,霜花留客唤红苏。
香传流水深情字,绝胜春光入画图。
首句:“秋色尚饶风寂寂”,“秋色尚饶”指秋色依然浓郁丰富,“风寂寂”则形容秋风轻柔而寂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这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展现了秋天宁静而美丽的景象。
次句:“霜花留客唤红苏”,“霜花”指被霜打过的花朵,“留客”则是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霜花仿佛在挽留客人的意思。“唤红苏”则形象地描绘了霜花在秋风中摇曳生姿,仿佛在呼唤着红色的苏叶(这里可能指某种红叶植物,或者泛指秋天的红叶),增添了秋天的色彩和生机。
三句:“香传流水深情字”,“香传”指香气飘散,“流水”则增添了画面的流动感和动感。“深情字”则是以比喻的手法,将流水中的香气比作深情的文字,仿佛流水在诉说着秋天的故事和情感。这句诗通过香气和流水的结合,进一步丰富了秋天的意境和内涵。
末句:“绝胜春光入画图”,“绝胜”指远远超过,“春光”则通常代表春天的美景和生机。“入画图”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美景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这句诗以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秋天的美景远远超过春天,将秋天的韵味和魅力推向了高潮。
《七绝·入画图》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独特的韵味和魅力。诗中通过秋风、霜花、流水和香气等元素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精美的画卷之中。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憧憬。
七绝·浮枝外
秋冶霜风红叶薄,山行白水野云醒。
得传蝶梦浮枝外,从此天台已十灵。
首句:“秋冶霜风红叶薄”,“秋冶”一词新颖别致,可以理解为秋天如冶炼般使万物呈现出独特的韵味,“霜风”则指秋天的凉风带有霜意,“红叶薄”则形象地描绘了秋天树叶因霜打而变红的景象,同时“薄”字也暗示了落叶的轻盈与飘零。整句诗通过精练的词语,勾勒出一幅秋天山林红叶的绝美画面。
次句:“山行白水野云醒”,“山行”指在山间行走,“白水”可能指山间清澈的溪流或瀑布,“野云醒”则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形容山间云雾在秋风的吹拂下逐渐散去,仿佛从沉睡中醒来。这句诗通过“山行”、“白水”和“野云醒”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宁静而清新的山间秋景,与首句的红叶相映成趣。
三句:“得传蝶梦浮枝外”,“得传蝶梦”可能暗指诗人获得了某种关于生命、自然或梦境的启示,“蝶梦”源于庄子的“庄周梦蝶”典故,寓意着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哲学思想。“浮枝外”则形象地描绘了蝴蝶在枝头之外翩翩起舞的景象,也寓意着诗人超脱尘世、追求自由的精神境界。这句诗通过“蝶梦”和“浮枝外”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
末句:“从此天台已十灵”,“天台”可能指天台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这里也可能泛指一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十灵”则是一个富有神秘色彩的词汇,可能指十种超自然的力量或智慧。这句诗通过“天台”和“十灵”的意象,表达了诗人通过领悟自然和生命的真谛,达到了某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七绝·浮枝外》通过精炼的词语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天山林的绝美景色和诗人对自然、生命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秋冶霜风红叶薄”、“山行白水野云醒”等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句,以及“得传蝶梦浮枝外”、“从此天台已十灵”等表达诗人精神境界的诗句,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诗意与哲思的画卷。
七绝·吹落叶
杯凉块垒唤温存,摘句书前倦一樽。
知惯秋风吹落叶,夕阳穿过小衡门。
首句:“杯凉块垒唤温存”,“杯凉”暗示了诗人手中的酒杯已经变凉,可能意味着时间已晚或诗人独自饮酒已久。“块垒”通常指心中的不平或烦闷,这里可能指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唤温存”则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可能是回忆、写作或饮酒)来温暖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愁绪。
次句:“摘句书前倦一樽”,“摘句”指从书中摘取诗句或词句,“书前”则可能指诗人正在阅读或写作的书籍前。“倦一樽”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长时间饮酒、阅读或写作而感到疲倦的状态。这句诗通过“摘句”和“倦一樽”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沉浸在文学与酒精中的生活状态。
三句:“知惯秋风吹落叶”,“知惯”表示诗人已经习惯了某种现象或情境,“秋风吹落叶”则是典型的秋日景象,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这句诗通过“知惯”和“秋风吹落叶”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景象的熟悉与感慨。
末句:“夕阳穿过小衡门”,“夕阳”指傍晚的太阳,“穿过小衡门”则形象地描绘了夕阳余晖穿过门户的景象,为全诗增添了一抹温馨而宁静的氛围。这句诗不仅描绘了秋日傍晚的美丽景色,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平静与释然。
《七绝·吹落叶》通过描绘秋日景象与诗人心境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通过“杯凉块垒唤温存”、“摘句书前倦一樽”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而“知惯秋风吹落叶”、“夕阳穿过小衡门”等意象,则表达了诗人对秋日景象的熟悉与感慨,以及内心的平静与释然。
七绝·相思骨
怯向诗囊债筑台,星霜二鬓郁风雷。
琴心剑胆相思骨,一寸红尘一寸灰。
首句:“怯向诗囊债筑台”,“诗囊”通常指装诗的袋子,这里可能借指诗人的创作才华或诗歌作品。“债筑台”则可能暗喻诗人因创作诗歌而背负的某种“债务”或责任,这种责任可能来自于对艺术的追求、对情感的表达或对社会的责任感。整句诗表达了诗人面对创作时的某种畏惧或压力,可能担心自己的作品无法达到预期的高度或满足某种期望。
次句:“星霜二鬓郁风雷”,“星霜”通常指岁月或年华,“二鬓”则指两边的鬓发,这里可能借指诗人的年龄或经历。“郁风雷”则形容诗人内心的情感或思绪如风云变幻、雷霆万钧般汹涌澎湃。这句诗通过“星霜”和“郁风雷”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随着岁月的流逝,内心情感日益丰富而复杂的状态。
三句:“琴心剑胆相思骨”,“琴心”通常指文人雅士的情怀或心境,“剑胆”则可能暗喻诗人的刚毅与勇气。“相思骨”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相思之情,这种情感可能源自对某个人、某个地方或某种理想的深深眷恋。这句诗通过“琴心剑胆”和“相思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既有文人雅士的柔情与细腻,又有武士般的刚毅与勇气,同时内心又充满了深深的相思之情。
末句:“一寸红尘一寸灰”,“红尘”通常指世俗社会或人世间的纷扰与繁华,“灰”则可能暗喻生命的短暂与无常。这句诗通过“一寸红尘一寸灰”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对世俗社会的深刻感悟:在繁华与纷扰的红尘中,生命如同灰烬般短暂而脆弱。同时,这句诗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追寻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