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飞:扎根乡村九年的“点灯人”
马永飞:扎根乡村九年的“点灯人”
2024年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京举行,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白桑关镇高庙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马永飞,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这位来自东北的青年教师,用九年时间在湖北偏远山区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教育赞歌。
从民大学生到乡村教师
马永飞与教育结缘于大学时期的一次实习经历。在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就读期间,他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实习活动,被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所打动,从此坚定了成为一名教师的决心。
2015年毕业后,面对留在家乡还是去偏远山区教书的选择,马永飞毅然决定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乡村教育事业。他放弃了家乡的舒适环境和外企的高薪工作,选择加入资教计划,跨越5000公里,来到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刘洞镇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任教。
用爱点亮乡村孩子的未来
初到学校时,马永飞面临着艰苦的生活条件。宿舍屋顶漏水,冬天寒风刺骨,取暖设备和热水器都不完备。但这些困难并没有让他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留在这里的决心。
在教学过程中,马永飞发现乡村教育的最大挑战是留守儿童问题。许多孩子来自贫困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亲情陪伴和正确引导。面对这些特殊的孩子,马永飞不仅是一名教师,更像是一位慈爱的父亲。
他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态。为了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他还努力学习当地方言,用孩子们熟悉的语调与他们沟通。渐渐地,孩子们开始信任他,愿意向他倾诉自己的烦恼和梦想。
小黄是马永飞印象最深的学生之一。这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经济条件拮据。刚入学时,小黄常穿着一件破旧的白色短袖,身上的汗味和衣服上的污渍让同学们避而远之。马永飞了解情况后,不仅在课堂上给予小黄更多的关怀,还在生活中主动与他接触,给予他心理上的安慰与鼓励。在小黄生日时,马永飞特意买来了蛋糕,带着全班同学为他庆祝。这份温暖让小黄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让他逐渐变得自信、开朗。
创新实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马永飞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他积极推动学校的社团建设,开设了书法、器乐、科技、体育等多种兴趣小组,让每个孩子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找到适合发展的平台。
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马永飞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了跳鬼步舞、诵读经典等一系列活动。每当课间铃声响起,整个校园便充满了欢快的运动声和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获得了知识,也锻炼了身体,提升了精神面貌。
传承教育使命,培养年轻教师
在九年的时间里,马永飞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巨大变化。从教学设施的改善到师资力量的增强,从学生学习环境的舒适到学习资源的丰富,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
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马永飞还承担起了培养年轻教师的责任。每当有新一批年轻老师到来时,他都会与他们一起备课,指导他们如何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案等,引导年轻教师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马永飞的鼓励与帮助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起来,扎根在乡村教育之中。
马永飞的事迹不仅是个人的奋斗史,更折射出我国乡村教育的发展历程。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者——不仅传授知识,更要点燃希望;不仅是教师,更是孩子们生命中的“点灯人”。在马永飞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也看到了乡村教育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