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万吨大驱那么好,中国为啥还在大量造052?
055万吨大驱那么好,中国为啥还在大量造052?
在当今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序列中,055型万吨驱逐舰无疑是最引人注目的明星。然而,令人好奇的是,尽管055型驱逐舰性能卓越,中国海军仍在大量建造052D型驱逐舰。这种现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055型驱逐舰:世界领先的万吨大驱
055型驱逐舰是中国海军最新一代的主力战舰,其综合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该舰长180米,宽超过20米,高度44米,吃水8米,排水量1.3万吨。装备了112个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可以发射多个型号的反舰导弹、巡航导弹、防空导弹和反潜导弹等。主炮为一门H/PJ-45A型130毫米舰炮,还装备了HHQ-10型近程防空导弹、1130舰炮等武器。使用了4台并联布局的CGT-25M型燃气轮机,单台功率27兆瓦,总功率达到了110兆瓦,最高航速可达35节。
南昌舰
055型驱逐舰之所以能称之为世界领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吨位大:满载排水量13000吨,达到了巡洋舰的水准,可以搭载更多设备和补给,改善人员居住条件,执行多样化远洋作战任务。
技术新:采用了众多新技术,集中国最新科技发展于一身。特别是安装了四波段AESA雷达系统,包括X波段、S波段、C波段和L波段雷达,具有强大的近远程搜索、目标指引和反隐身能力。
功能全:装备了130毫米舰炮、1130舰炮、海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以及112个通用垂直发射系统。其垂发系统内径850毫米,深度9米,具备一坑2弹、一坑4弹,以及冷热共架发射的能力,可以使用多款防空、反舰、反潜、对地等型号导弹,具备区域防空反导、远程反舰、对潜攻击、对陆打击,甚至反卫星作战的能力。
055型的垂直发射器
052型驱逐舰:中国海军现代化的里程碑
052系列驱逐舰对于中国海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海军驱逐舰走向现代化的标志。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海军装备水平与世界强国有较大差距。当时主力是051型导弹驱逐舰和053型导弹护卫舰,这两款战舰虽然具有一定的反舰能力,但防空、反潜能力较差。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海军开始发展052型驱逐舰。
052型驱逐舰共建造了两艘,分别于1994年和1996年交付中国海军,分别是舷号为112的“哈尔滨”舰和舷号为113的“青岛”舰,排水量4000多吨。这两艘军舰是中国海军建造的第一款采用西方武器、动力和传感器的现代化多用途战斗舰艇,具备反舰、防空、反潜等多种作战能力。
052驱逐舰113舰
由于后续无法引进LM2500型燃气轮机,052型驱逐舰的建造计划结束。随后中国又发展了052B型驱逐舰,共建造了两艘,均在2004年服役。052B型驱逐舰采用高干舷、方尾船和隐身设计,标准排水量5200吨,具有较强的防空、反舰、反潜作战能力。
052C型驱逐舰在吸收现代级驱逐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而来,共建造了6艘。其中170“兰州”舰被誉为“中华神盾第一舰”。这级舰主要特征是安装了被称为中国宙斯盾的346型相控阵雷达和可发射海红旗-9的垂发系统以及UGT25000燃气轮机的国产型号。
随着国产设备的稳定和完善,中国海军开始建造052D型驱逐舰。该级舰排水量7000多吨,安装了改进型号的346型相控阵雷达和64单元可发射海红旗-9B的垂发系统。目前已建成25艘以上,成为中国海军的中坚力量。
052D型昆明舰
为什么还要建造052D?
尽管055型驱逐舰性能突出,但中国海军仍在大量建造052D型驱逐舰,原因如下:
舰艇定位:055型驱逐舰是海军的一等舰,处于舰队的核心地位,一般作为航母编队的属舰或以其为核心组成作战编队执行任务。而052D型驱逐舰在编队中将承担“执行者”的角色,因此需要较大数量。
面临的局势:中国周边海上局势复杂,东海、南海方向时有紧张情况出现,需要保持足够的力量存在。同时,中国海上利益逐渐增长,需要一批大吨位的成熟主力舰艇保持部署,执行威慑等任务。
舰艇组成需要:中国海军需要弥补大中型水面舰艇数量不足的问题。055型驱逐舰技术复杂,建造周期较长,而052D型驱逐舰技术成熟,可以快速建造,最大限度弥补中国海军舰艇构成不合理的短板。
成本因素:055型驱逐舰造价昂贵,单舰造价约60亿人民币,而052D型驱逐舰造价约20多亿人民币。在平时执行低强度任务时,使用052D更为划算。
使命要求:为了维护中国的远洋利益,中国海军未来舰艇发展方向在向体系化、大型化方向前进。形成一个多元、均衡的水面舰艇体系,拥有少量且精锐的13000吨的055型驱逐舰和大量7000吨级的052D以及6000吨级的护卫舰的舰队构成将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055大驱编队航行
由此可见,无论是055型驱逐舰还是052D型驱逐舰及其改型舰艇都将是未来中国海军的重要组成力量。数量较少的055型驱逐舰搭配数量较多的052级驱逐舰将会是一段时期内中国海军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