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徐冰《蜻蜓之眼》:监控时代的隐私危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徐冰《蜻蜓之眼》:监控时代的隐私危机

引用
搜狐
10
来源
1.
https://roll.sohu.com/a/852691967_121798711
2.
https://www.cafa.com.cn/cn/news/details/8332464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428A08ON000
4.
https://www.sohu.com/a/853271609_121956424
5.
https://www.xubing.com/cn/news/details/484
6.
https://www.xubing.com/cn/database/interview/467
7.
https://m.chinabgao.com/info/1252539.html
8.
https://m.huaon.com/channel/trend/1035132.html
9.
https://www.xubing.com/cn/exhibition/details/717?year=2024
10.
https://shanghai.nyu.edu/cn/news/yi-shu-jia-xu-bing-dui-hua-shang-niu-da-wo-men-neng-fou-bai-tuo-yi-shu-shi-jie-de-shu-fu

2018年6月25日,第六届瓦尔达影像奖颁奖典礼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幕,徐冰凭借其导演的首部剧情长片《蜻蜓之眼》获得2018年的“特别关注人物奖”。这部影片全部采用监控视频素材,讲述了一个关于整容、身份认同等社会现实问题的故事,引发了公众对监控时代隐私危机的深度思考。

01

作品简介:监控视频的艺术化呈现

《蜻蜓之眼》是一部独特的电影作品,它完全由监控视频素材拼接而成,没有专业演员,没有摄影师,却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影片通过一个女孩“蜻蜓”与技术员“柯凡”的情感纠葛,展现了在监控无处不在的时代,个人隐私是如何被暴露和侵犯的。

影片的创作手法令人称道。导演徐冰和他的团队从数万小时的监控视频中筛选素材,通过剪辑和蒙太奇手法,将这些零散的片段串联成一个连贯的故事。这种创作方式本身就是一个对监控时代的隐喻:我们的生活正在被无数个“摄像头”记录,而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随时可能被拼接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02

艺术家视角:徐冰的创作理念

徐冰是一位在当代艺术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进行表达。从早期的《天书》到后来的《凤凰》,徐冰一直在探索艺术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在《凤凰》这件作品中,徐冰用建筑工地的废弃材料制作了两只巨大的凤凰,以此反映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财富积累。而在《蜻蜓之眼》中,他则选择了监控视频这一最具时代特征的素材,展现了对当代社会的深刻洞察。

03

监控时代的现状:无处不在的“眼睛”

近年来,全球监控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据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监控市场规模达到256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将增长至384亿美元。中国作为全球监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计到2024年智能监控市场规模将达到16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9.5%。

技术的进步使得监控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高清图像处理、人脸识别、智能分析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视频监控系统的功能愈发强大。通过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融合应用,视频监控设备具备了更精准的目标识别、行为分析和异常检测能力。

然而,这种技术进步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监控设备的普及和智能化,使得个人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04

隐私危机:监控时代的暗影

在监控时代,个人隐私的边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模糊。从公共场所的监控摄像头到手机App的权限请求,我们的生活正在被无数个“眼睛”注视着。

2025年上海两会上,上海市政协常委游闽键提出了《关于加强App偷听、窥探用户隐私治理的建议》,引发了对隐私保护问题的热议。许多用户反映,手机App似乎能够“监听”他们的私人谈话,刚说过想买什么东西,下一秒就收到相关推送。

这种现象背后,是机器学习和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App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行为数据,包括搜索历史、点击行为、社交互动等,实现精准推送。虽然这种个性化服务给用户带来便利,但也引发了对隐私保护的担忧。

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App通过权限申请获得访问用户设备的权限,如麦克风、摄像头等,从而实现了“监听”功能。虽然这些权限的使用需要用户授权,但许多人在安装应用或软件时因缺乏警觉而轻易同意,进而导致隐私泄露。

05

艺术与现实的对话:《蜻蜓之眼》的启示

《蜻蜓之眼》通过艺术手法,揭示了监控时代下个人隐私面临的威胁。影片中,女孩“蜻蜓”的生活被无数个监控摄像头记录,她的隐私被无情地暴露在公众视野中。这种艺术化的呈现,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在监控无处不在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守护自己的隐私?

徐冰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现代人的生活中,监控摄像头已经无孔不入,而中国是全球监控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这种现实的紧迫性,使得《蜻蜓之眼》不仅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个时代的警钟。

面对监控时代的隐私危机,我们需要在技术发展和隐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这需要法律的严格监管、技术的合理应用与用户的自我保护三者共同努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像徐冰这样的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引发公众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蜻蜓之眼》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在于它触及了当代社会最敏感的神经——隐私危机。这部作品让我们明白:在监控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蜻蜓”,而如何保护自己的“眼睛”,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