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十大高手排名:武松第九关胜第六,榜单第四名存在不小争议
水浒传十大高手排名:武松第九关胜第六,榜单第四名存在不小争议
《水浒传》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武艺高强的英雄好汉形象。从鲁智深的禅杖到武松的戒刀,从林冲的枪法到卢俊义的棍术,每位好汉都有其独特的武艺和战斗风格。本文将从客观角度分析《水浒传》中十大高手的武力值排名,带你领略梁山好汉们的英勇风采。
第十名到第六名
《水浒传》讲述了水泊梁山从成立到覆灭的跌宕故事,也刻画了无数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好汉形象。
从客观角度来说,水泊梁山上的108位好汉,并非都是大义凛然的英雄,反而大部分好汉都有过烧杀抢掠的恶行。
因此,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的形象就显得十分特殊,他就是此次武力排行第十名的“花和尚”鲁智深。
手持一把禅杖,三拳威震江湖,鲁智深作为小说最早出现的主人公之一,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武和惊人的力量。
鲁智深出身行伍,早年间因为立下军功,故而被提拔到经略府担任提辖一职,平日里,鲁智深主要负责军队训练以及抓捕盗匪。
在一次偶然的情况下,鲁智深得知了“镇关西”称霸一方的恶行,素爱仗义助人的鲁智深,自然无法忍受这等暴行。
可谁都没有想到,鲁智深这次出手,居然三拳就夺去了此人的性命,自己也不得不出家避难,由此可见,鲁智深的武功并不简单。
此后,鲁智深更是在寺庙中,展示了倒拔垂杨柳的惊人力量,但从力量层面来说,这已经是冠绝水浒的存在。
不过,在书中鲁智深的对手都不算强悍,最耀眼的战绩是对阵呼延灼和邓元觉,并且最终都以平手告终。
再加上鲁智深只擅步战,不会马战,因此,即便鲁智深有一力降十会的本领,也仅能排在第十位的名次。
排在第九名的人选,是和鲁智深特点类似,但战绩更出色的好汉——“行者”武松。
抛开狮子楼怒杀西门庆、血溅鸳鸯楼这样的“低端局”战斗,武松对阵高手时的表现,要明显高出鲁智深一些。
从景阳冈打虎、飞云浦反杀,武松无论在力量、体力以及临场发挥上,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平。
除此之外,武松最亮眼的战绩,要说是力劈号称“杭州二十四将”的贝应夔。
武松作为步战统领,在与骑兵对战时,本身就存在天然的劣势,但他却正面应对贝应夔的冲击,并且一刀夺去了敌将性命。
排在武松之上的好汉,是书中最为悲情的人物,他就是雪夜上梁山的“豹子头”林冲。
林冲在被逼落草之前,是正经的由政府任命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武艺技巧都十分出色。
在三打祝家庄大显神威,到南征北战斩杀朝廷、叛军数员大将,林冲的战绩有目共睹。
统计起来,林冲在全书20次作战中,胜利13次,平手6次,仅有1次落败还是被仇琼英的暗器所伤,可见林冲的武功之高。
排行榜中第七位的将领并非梁山好汉,而是方腊麾下的大将王寅,作为文武兼备的人才,王寅曾给梁山带来过巨大的麻烦。
从战绩角度来看,书中对王寅此前的战绩描述不多,但就从与梁山的交手中,已经可以看到王寅的厉害。
歙州城一战中,王寅兵败逃出城外,遇到了石勇、李云两位好汉,要知道,李云可是拥有和李逵相近的战斗力。
但即便如此,王寅依旧取走了这二人的性命,并且最终还是因为遭到了林冲等五位好汉的围杀才饮恨西北。
第六名到第二名
位列水浒宇宙武力值第六位的,是另一位水泊梁山中的英雄好汉,他就是号称关羽后人的“大刀”关胜。
在书中,关胜最初是蔡京派去征讨梁山的将军,首次与梁山交手时,他的青龙偃月刀耍得虎虎生风,一人之力对阵林冲、秦明两位高手,依旧不落下风。
归顺梁山后,关胜更是在多次对阵高手中,展现出了过人的本领,面对南国第一猛将,十几回合不分胜负。
此外,还战胜过四大元帅之一的石宝,因此,经过顶级高手对决考验的关胜,符合武力值第六位的排名。
在水浒宇宙中,除了南宋有超凡猛将外,北方的辽国同样拥有技艺超群的大将之才,他就是排名第五的辽国大将阿里奇。
文中对阿里奇的描述并不丰富,但就从他与金枪手徐宁的对战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勇猛。
徐宁作为梁山“八骠骑”之一,战斗力与杨志、花荣等人是一个档次,曾经也与董平战得不分胜负。
但在面对阿里奇时,仅三十回合就被阿里奇完全碾压,最终,还是依靠着张清的暗器出手,才堪堪逃回阵中。
由此看出,在书中着墨不多的阿里奇,在真实战斗力上,远非寻常盗匪能够比拟。
排在榜单第四位的好汉,其实存在不小的争议,因为他的武力看起来有些奇怪,并且缺点也十分明显,他就是“没羽箭”张清。
张清原本是东昌府的一名守将,在梁山攻打此地时,与众好汉发生了正面冲突,不过也正是这次机会,才让他的武力在战场上大放异彩。
首次对决中,张清面对的是“玉麒麟”卢俊义所率领的精兵强将,其中不乏井木犴郝思文、八臂哪吒项充等猛士。
但谁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前两次作战中,张清就凭借出神入化的飞石技巧,将郝思文和项充全部击败,给了卢俊义一个下马威。
面对如此难缠的对手,宋江也前来为卢俊义助阵,可即便如此,张清还是没有丝毫畏惧,接连对战众多英雄好汉。
几番车轮战后,张清手中飞石电光闪烁,连打梁山十五位好汉,其中不乏徐宁、呼延灼、关胜等武艺高超的大将,还生擒了赤发鬼刘唐。
加入梁山后,张清同样战功卓著,南征北战时,打死阿里奇、耶律国宝诸将,又连斩竺文敬、姬宗器,可见其功力之强。
张清之所以排在第四位有所争议,还是因为其手段并不光彩,不同于以力取胜的鲁智深,或以技服人的林冲,张清靠的是暗器伤人。
但战场上哪有心慈手软一说,只要是能击杀敌将的手段就是好手段,哪怕是一枚石子,在张清手中依旧是可以毁灭敌人的箭矢。
排在张清之上的武将,是将梁山泊的故事推向转折的重要人物,他就是曾头市的史文恭。
小说中,梁山最重要的转折点之一就是晁盖被杀,进而宋江才坐上了一把手的交椅,而击杀晁盖之人正是史文恭。
从战绩上看,史文恭最出色的成绩并非击杀晁盖,而是正面与秦明的一场战斗。
号称“霹雳火”的秦明,是梁山“五虎”中的第三位,手持一把狼牙棒击败无数名将,是一等一的高手。
但就是这样的猛将,在和史文恭的作战中,却仅坚持了不到二十回合,就差点被史文恭枪挑落马。
不过,由于出场时间不长就被梁山用计擒杀,许多人也质疑史文恭真实的武力水平,其实,除了他自己之外,他的徒弟也是他最好的证明。
史文恭作为曾头市的总教习,带出了“曾家五虎”这样的出色学员,尤其是头号弟子曾涂,实力更是非常强劲。
在对战“小温侯”吕方时,曾涂二十多个回合就将其击败,后来,面对吕方和郭盛的两面夹击,更是丝毫不落下风。
由此可见,轻松击败大将秦明,培养出曾涂这样出色弟子的史文恭,拥有着怎样恐怖的实力。
位列“水浒宇宙”实力榜第二位的猛士,是在书中描述极为简短的将军,他就是王庆手下的第一大将杜壆。
在小说中,作者没有过多描述过杜壆前半生的经历,但仅从他登场时的头衔,就能看出他优秀的能力。
作为淮西王庆手下的西部统帅,杜壆掌管着淮西全军的军师事务,同时,他所持的丈八蛇矛也是张飞曾使用的武器。
杜壆唯一一次出场时,面对的就是被招安后的梁山部队,军中统帅是“玉麒麟”卢俊义,身旁还有田虎曾经的元帅“屠龙手”孙安。
孙安作为田虎手下的大将,其武力值同样是水浒宇宙中最出色的一档,在和卢俊义的作战中,
在此次战斗中,杜壆军此前有两员大将被击败,士气十分低落,反观梁山则气势正盛。但杜壆丝毫不惧,直接跃马上阵亲自出战。
对于杜壆,卢俊义也不敢放松警惕,同样亲自与其对决,在书中,卢俊义可是武功盖世的梁山“五虎”之首。
兵刃交错之间,杜壆的丈八蛇矛神出鬼没,与卢俊义战的不分上下,最终,一旁的孙安发现卢俊义无法取胜,立刻拍马相助。
最终,杜壆在两位绝顶高手的夹击下,才被夺取性命,单从武力值一项而言,杜壆绝对可以排在榜单的第二位。
第一名
其实,通过前文中的描述,榜单中位列第一的人选已经非常清晰了,他就是梁山排名第二的“玉麒麟”卢俊义。
纵观整个“水浒宇宙”,卢俊义就是板上钉钉且无可争议的战斗力“天花板”,在作者的笔下,能和卢俊义过招的,就已经是高手。
从登场开始,卢俊义身上就带着无可匹敌的光环,论家世,世代清白豪族;论武艺,天下无可匹敌。
初期,在和梁山作战时,卢俊义不费丝毫力气,单挑轮番战胜李逵、鲁智深、武松三员猛将,紧接着又继续挑战其他对手。
以一敌三的劣势时,依旧从容不迫,打赢刘唐、穆宏、李应;面对朱仝加雷横的组合,也在闲庭信步间取得胜利。
就算是林冲、呼延灼、徐宁和秦明一同围杀,也没人阻止得了卢俊义突出重围,若不是不善水战,恐怕梁山无法制服。
来到梁山后,卢俊义第一件大事就是一回合生擒史文恭,这位排行第三的猛将,面对卢俊义毫无反抗之力。
对阵童贯手下大将酆美时,这个面对朱仝都占据上风的猛士,卢俊义仅用数回合就将其从马上生擒。
卢俊义的强大,还不仅仅局限于对阵顶尖高手时的难求一败,更体现在他面对千军万马时的一往无前。
在书中,卢俊义曾数次陷入重重包围之中,但毫无例外,每一次绝地险境都没有困住这个天选之人。
在和辽国的战斗中,卢俊义在部队失败之势呈现时,单枪匹马杀入阵中,一直从早厮杀到傍晚。
面对辽国四耶律的攻击,卢俊义在体力下降的情况下,依旧杀一敌三,要知道,四耶律可是与梁山“五虎”同一水平的猛将。
卢俊义手下从不斩杀无名之辈,败在他手下的皆是孙安、卞祥、历天润这样的不世之才,无一不是高手中的高手。
除此之外,卢俊义的强大还在于他的战绩遍布各个势力,无论是梁山、大宋还是辽国、方腊,尽皆无人是他的对手。
因此,卢俊义作为整个“水浒宇宙”战斗力最强之人,可谓实至名归,甚至没有与其相抗衡的竞争对手。
结语
《水浒传》之所以作为经典名著一直流传至今,而诸如《荡寇志》等作品逐渐淡出主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水浒世界中的人物丰富多彩。
每一份武力值榜单中,都会有不同的实力排名,读者每个人心中也都有自己最喜爱的角色。
对于后世读者来说,在《水浒传》中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江湖世界,感受到传承于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快意恩仇。
见仁见智的排行榜不过是这本名著中最不起眼的一环,比起武力值的高低,英雄好汉们侠义精神的传承,才是这本经典最大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