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除了北海白塔,北京的古塔您还去过几座?(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除了北海白塔,北京的古塔您还去过几座?(中)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51420

北京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除了著名的北海白塔,城内外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古塔。这些古塔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建筑艺术的瑰宝。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塔,感受它们背后的故事。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五塔寺塔)


真觉寺金刚宝座塔 梁颂 2022年11月


门楣浮雕六拿具 朱川海 2010年1月


浮雕多闻天王 高俊卿 2012年8月

位置: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

历史背景:明永乐年间,印度高僧班迪达进贡佛陀伽耶塔的模型;后来明宪宗于成化九年(1473年)敕建真觉寺,并诏令依照伽耶塔的图样模型建造了一座金刚宝座塔。

建筑特色:对比其印度原型,真觉寺塔在造型及装饰上均展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全塔自下至上为须弥座基台,五层金刚宝座座身,五座方形密檐式实心塔及一座圆形琉璃罩亭。须弥座束腰内,刻有四大天王、降龙伏虎罗汉、五方佛坐骑以及佛八宝等图案。座身为五层佛龛(四面共384个),内设坐佛,形态各异。宝座的南北两面正中各开券门,门楣上浮雕六拿具形象。从南券门进入塔室,可登上宝座平台。平台上的五座塔象征五方佛,其中主塔为十三级,四隅小塔为十一级。塔身四面中央辟券龛,券面刻“六拿具”,龛内雕坐佛,两侧雕菩萨及菩提树;须弥座、塔檐上均布满各种浮雕,塔身无一处空白,令人目不暇接。

价值:真觉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大型金刚宝座塔之一,其雕刻之精美、保存之完整也属诸塔之冠。

玉泉山塔群


玉泉山妙高寺塔 吴锴 2010年9月


玉峰塔 高俊卿 2015年12月

位置: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西侧

历史背景:玉泉山位于北京西郊,因山上的泉水“水清而碧,澄洁似玉”而得名。作为皇家园林,玉泉山可谓历史悠久,早在金代此地就大兴土木、建造行宫,元明二代在山上修建了多处园林及寺观,而到了清代的康熙、乾隆年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发展至极盛。晚清时经历外国侵略战争的破坏,大部分建筑被毁,但仍有4座古塔屹立在山间,点缀着湖光山色,其中以玉峰塔和妙高寺塔最为醒目。

建筑特色:

  • 玉峰塔:又名定光塔,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敕建,造型仿镇江金山寺慈寿塔。平面八角形,七级楼阁式,砖石结构,高33米。塔身每层四正面辟拱券门,四隅面辟拱券式镂花漏窗,位置上下交错。各层均为仿木檐,檐下砌出斗栱,檐角悬风铎。顶部为八条垂脊交汇而成,上置葫芦宝珠形铜刹。塔身内部有盘旋式石制阶梯。

  • 妙高寺塔: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位于北侧峰顶的妙高寺,造型属金刚宝座塔。中央主塔为覆钵式,塔身有两条金刚圈,上置七级相轮,顶部为铜质镀金塔刹;四隅小塔为亭式,平面圆形,上置十三级相轮,塔刹为细长锥形,有一定南传佛教的风格。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碧云寺金刚宝座塔 高俊卿 2017年3月

位置: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

历史背景:碧云寺位于静宜园(香山公园)北面,始建于元代。明天启(1621—1627年)年间,大太监魏忠贤出资扩建;清乾隆年间再次扩建并于乾隆十三年(1748年)增建了金刚宝座塔。

建筑特色:塔身坐西朝东,通体由白色花岗岩及汉白玉砌成,高达34.7米,在苍松翠柏中显得格外醒目。座身分为五层,浮雕坐佛、天王、龙头及佛八宝等图案。从宝座的正门可进入塔身,拾级而上到达平台。平台上是罩亭、5座十三级密檐式方塔及2座藏式塔,方塔各面雕刻佛、菩萨、罗汉及弟子,藏式塔塔身雕刻藏式菩萨像。其中罩亭两侧又各立一藏式塔,而罩亭顶部中央置须弥座,四角各置一座小型藏式塔,构成又一个金刚宝座塔的形象,颇为奇特。

历史意义:1925年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灵柩停放于碧云寺中,后将其衣帽封存于塔下的石龛内,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从此亦成为孙中山先生的衣冠冢。

燃灯佛舍利塔


燃灯佛舍利塔 纪翾 2017 年1月

位置:北京市通州区北苑西海子公园

历史背景:在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矗立着一座高大雄伟的古塔——燃灯佛舍利塔。地方志记载其始建于北周,后屡毁屡建;而目前的燃灯塔是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在原来由于地震倒塌的古塔遗址上重建的,平面八角形,共十三级塔檐,高56米。

建筑特色:整体风格模仿辽式密檐塔,须弥座束腰内及平座栏杆上雕刻佛传故事、神兽及花卉等;塔身各面辟门、券龛、假窗。塔檐仿木式,檐角悬铜质风铎,共2000余枚,其上多刻供养人姓名。

文化意义:千百年来俊秀挺拔的燃灯塔不仅是京杭大运河的标志,也成了通州城的象征,明代诗人王维桢曾赋诗赞曰:“云光水色潞河秋, 满径槐花感旧游。无恙蒲帆新雨后,一枝塔影认通州。”

上方山塔林


上方山浩如塔


上方山瓦罐形墓塔


上方山无铭亭式塔

位置: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圣水峪村

历史背景:上方山位于北京西南的山区,自南北朝起就有僧人建寺修行,明代一度有寺、庵上百座。目前周边散布有辽代至清代的古塔50 余座。

建筑特色:其中在兜率寺南塔院中,有一座别致的墓塔,塔铭已失,平面六角形,单檐亭式,砖砌,高6 米。底部为须弥座,束腰内每面辟一壶门,内雕神兽,转角砌负塔力士。塔身正面辟拱券门,背面雕假门,其余面置直棂假窗;转角砌出八角倚柱,覆莲柱础,柱头承接阑额、普柏枋,上承单杪四铺作斗栱,塔顶为双层仰莲刹座承托宝珠。此塔造型中规中矩,极富辽风,有可能是现存唯一的辽代亭式塔。此外,塔林中多为明清两代的墓塔,其中一些墓塔形同瓦罐,十分罕见。

西黄寺清净化城塔


清净化城塔 宋万雍 2018 年6月

位置:北京市朝阳区安定门外黄寺大街

历史背景:西黄寺原名“ 达赖庙”, 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 年),系清廷为接待达赖五世修建。清净化城塔位于寺内中轴线后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敕建,为六世班禅的衣冠塔,俗称班禅塔。

建筑特色:通体用白石砌成,通高15米。塔建在高大的汉白玉石台基上。主塔为藏传覆钵式塔,基座上刻凤凰、狮子、蝙蝠和花卉等,须弥座束腰内刻“佛八相图”,转角处为负塔力士。塔身正中辟壶门佛龛,内雕三世佛坐像,周围浮雕八位立姿菩萨。十三层相轮之上,置铜质鎏金塔刹,由华盖、仰莲、覆莲、垂带和宝瓶组成。塔四角各有一座平面八角形五级塔式经幢,高7 米。每层刻有八座佛像,四周刻经咒。

居庸关云台


居庸关云台 高俊卿 2014年12月


曼荼罗造像


内壁浮雕之西方广目天王

位置: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镇居庸关

历史背景:云台原为三座建立在高台上的白色覆钵式塔,俗称“过街三塔”,元至正五年(1345年)敕建,元末明初三塔毁于地震,仅存基座,即云台。

建筑特色:云台通体为汉白玉石制成,高9.5米,正中设券门,南北贯通,券面浮雕六拿具(迦楼罗、龙女、鲸鱼、童子、大象、飞羊)等。门洞内壁浮雕异常丰富、精美,包括天王、小鬼、侍者、佛像、曼荼罗、十方佛等;其中最出彩的当数四大天王巨幅雕刻,天王身披战甲,怒目圆睁,威严、阴森中透着神秘,身后飘带上下飞舞,将天庭的氛围营造得淋漓尽致,堪称元代石刻艺术极品。

文化价值:另外,云台内壁还另有用汉、藏、蒙、梵、八思巴、维吾尔、西夏文刻写的佛经,其中尤以西夏文刻经最为珍贵。

银山塔林


晦堂祐国佛觉塔塔身


银山塔林 纪翾 2016 年11 月

位置:北京市昌平区下庄乡海子村

历史背景:银山塔林为金代大延圣寺住持及高僧的墓塔群。主体为位于寺院遗址中央的5 座密檐式砖塔,其中3座(祐国佛觉塔、晦堂祐国佛觉塔、懿行大师塔)为平面八角形十三级,高约20米;2座(虚静宝公塔、圆通善公塔)为平面六角形七级,高约14米。

建筑特色:这5座墓塔的结构基本相似:塔身各面置精美的假门、假窗,门楣雕佛、飞天、二龙戏珠及花卉等图案,尤以懿行大师塔的雕刻最为精美;塔身转角处砌经幢或倚柱;塔檐下砖雕阑额、普柏枋及仿木斗栱。另外,大延圣寺遗址及周边还有金代的密檐覆钵式塔、元代密檐式塔各1座,明清藏式塔10余座。

文化价值:银山塔林是我国现存最大、最精美的一处金代墓塔群,每当大雪之后漫山银装素裹,雄壮的塔林便与险峻的山崖融为一体,是北京周边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潭柘寺塔林


潭柘寺塔林 宋万雍 2011年12月

位置:北京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

历史背景:北京的民谚中,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北京)”的说法。潭柘寺原名嘉福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307年),是佛教传入华北地区后修建的最早佛寺之一。历史上曾先后改名龙泉寺、大万寿寺、岫云寺等。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民间一直称其“潭柘寺”。

建筑特色:潭柘寺现存上、下塔院。其中,下塔院内为金、元、明三代高僧墓塔,以金代广慧通理塔为中心,共44座,造型多样,有密檐式、经幢式、亭式和覆钵式等类型;其中金代奇公长老塔、了公长老塔,元代海云禅师塔、妙严大师塔,明代西竺源公塔、竹泉寿公塔等均为不可多得的佳作;另有一座为东印度僧人底哇答思修建的藏式塔颇为引人注目。上塔院为清代僧人墓塔,共27座,均为藏传覆钵式塔。另有寺内1座、寺院周边5座塔,总计有历代古塔77座,是北京地区现存数量最多的塔林,也是研究北京地区佛教历史宝贵的资料库。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座中国古塔》


《有生之年一定要看的1001座中国古塔》

内容简介:本书全面系统地调查梳理了我国现存的古塔,范围囊括佛舍利塔、佛教供养塔、佛教墓塔、风水塔、文峰塔、道教墓塔,乃至佛教、道教经幢,共涉及古塔(及经幢)约2400座(包括双塔、塔群、墓塔林中单独的塔)。其中专门配有图文介绍的古塔约960座,其余千余座则以塔群、塔林的形式集体呈现。我国现存的精品古塔已基本收录于此书中。

学术价值:同时,本书也绝非一本简单罗列所有古塔信息的“名录手册”,作者以简洁通俗的语言,生动地梳理并呈现了中国古塔的发展脉络,融合过去几十年学术界对古塔的研究成果,并提出创新观点,为普通读者构建起了认识、欣赏古塔的专业知识体系。可谓一本不可多得的“从入门到精通”的古塔介绍之作。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