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光稠: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领袖
卢光稠: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领袖
卢光稠是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的领袖,也是历史上一位治理开发赣南卓有成效的功臣。他出身于汉代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自幼天资聪颖,喜好习武,擅长骑马射箭。在黄巢起义后,他与表兄谭全播在南康县石溪都起义,被推举为统帅。他在虔、韶等地执政二十六年,政绩显著,修建了虔州城和郁孤台,注重扶贫济困,减轻赋税,使得百姓生活得以安定。
卢光稠,字茂熙,是汉代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生于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七月十八日,出生于当时的虔州虔化县上三乡怀德清音里韶坊,今属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洛口镇麻田村。他的家族源远流长,远祖居住在河北幽州,祖父卢公达,高曾祖父卢宗泰因政治原因迁至赣南。卢光稠有兄弟八人,其中兄长和七个弟弟。他的妻子是文氏,侧室为尉氏,有两个儿子:长子卢延昌和次子卢延巡。
卢光稠自幼天资聪颖,喜好习武,擅长骑马射箭,常以藤条和利器练习武艺。他的身材高大,体魄强壮,臂力过人,相貌威严,声音洪亮。他通读经书,洞悉民情,为人光明磊落,智勇双全,文武兼备,深受乡人敬重。黄巢起义后,他与表兄谭全播在南康县石溪都起义,被推举为统帅,谭全播则担任谋士,共同领导了反唐运动。他们先后占领虔州和韶州,并在战乱中努力维系地区稳定。
卢光稠在五代后梁时期面临严峻考验,曾向后梁太祖表示忠诚,请求归顺并请求设立百胜军,被授予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的职务,管理虔、韶二州及吉州南边诸县。他还被封为“卢王”,并建立了镇南军。他在虔、韶等地执政二十六年,政绩显著,修建了虔州城和郁孤台,注重扶贫济困,减轻赋税,使得百姓生活得以安定。因此,他的领地百姓对他感恩戴德,他在广东韶关、南康唐江镇、赣州水东等地都有庙宇祭祀,如“忠惠庙”、“康王庙”等,香火不断。
卢光稠(840—911),讳定国,字茂唏,一字茂熙,出生于虔州(今赣州)虔化县清音里(今宁都县麻田)卢氏望族,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是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的领袖,世称卢王。他在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拥兵起义,并很快占据虔州,自任刺史,从此开始了他在虔州26年的统治生涯,成为赣州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首领。同时也是历史上一名治理开发赣南成绩卓著的功臣,也是赣南客家民系的早期杰出英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