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晚连发4次地震,最高5.0级!这份自救指南请收好→
一晚连发4次地震,最高5.0级!这份自救指南请收好→
近期,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的6.8级地震备受关注。截至目前,首批中央救灾物资已送达西藏自治区应急指挥部,自治区将地震应急响应升至一级,并调集万余人参与救援。广大灾区人民正在艰难地进行着灾后重建工作。
让我们紧张的是,地震过后余震还在持续发生。1月13日夜间,定日县连续发生4次余震,最高震级达5.0级。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
- 1月13日21时14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北纬28.42度,东经87.50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01月13日20时58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北纬28.45度,东经87.52度)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01月13日20时57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北纬28.42度,东经87.50度)发生4.9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 01月13日20时17分在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北纬28.71度,东经87.45度)发生3.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余震频发无疑给灾区人民带来诸多不安和挑战。当自然灾害来袭,第一时间保护生命安全只能靠自己。掌握地震自救逃生技能,学会防范余震和次生灾害,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余震来了该怎么办
余震的总体特点之一,是多数情况下余震活动强弱与主震大小相关,主震越大,余震的活动就越强、次数越多;另一个显著特点是,余震活动会随着时间在强度和次数上逐渐衰减,但不同构造区域的余震活动持续时间会有很大差异,有的持续几个月,有的可能持续十几年或更长时间。
搭建临时避震场所谨慎选址
常见的地震次生灾害有山体滑坡、水库溃堤、堰塞湖泄漏崩塌等,因此在搭建临时避震场所时请谨慎选址。防范危房进一步破坏伤人
主震后余震持续不断,在专业部门尚未对房屋进行安全鉴定之前,即使自家房屋尚未倒塌,震后也不要贸然进入或居住。
救援人员和互救人员在震后短时间内的余震密集活动期间,必须要有一定的防护措施,提高防范余震的意识和技能,减少余震伤亡。
震后人员压埋如何避免发生挤压综合征
建筑物倒塌后,当人被重物压住超过一小时,富含肌肉的肢体躯干会局部缺血缺氧,使肌肉细胞坏死产生毒素,出现挤压伤。此时若马上移开重物,血液重新流入解除压迫的组织,缺氧坏死细胞产生的有毒成分会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个器官,从而可能导致肾功能衰竭,甚至出现电解质紊乱、心脏电信号传导异常等,这就是可怕的挤压综合征。
既然不能立即移开重物,那要怎么做?一起来看↓
本次震中海拔在4000米以上,又正值冬季,未来几天震区天气如何?一旦失温如何自救?避难时又该如何保暖?
震区天气预报
需注意夜间防寒保暖和防风
1月14日08时,西藏自治区气象台发布信息,震区及周边14日白天至15日有小幅升温,但早晚温差较大,16日起午后风力增大,需关注低温和大风带来的不利影响。
救灾避灾人员要做好防寒保暖措施,防范人体失温情况出现。
人体失温该如何自救
专家建议,应立即停止运动,找一个温暖、干燥的庇护所,用睡垫等隔绝与寒冷面的接触。有条件的及时更换掉湿衣物,优先对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摄入含糖和能量的流食。没有条件的尽量抱团取暖,及时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避难时如何保暖
报纸也可以用来保暖!
- 将报纸揉搓后垫在外套里面,它们会形成一个微小的空气层,有效减少热量流失,起到保暖效果。
- 如感到腰腹部或其他部位受凉,可将两张报纸裹在腰腹部,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将其固定。
- 将揉搓后的报纸放入塑料袋内,再将双脚伸进去,可迅速提高温度,但此方法不适合长时间使用。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