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监局发布黄金饰品购买指南:一口价与克价有何区别?
吉安市监局发布黄金饰品购买指南:一口价与克价有何区别?
近日,一则关于“一口价”黄金饰品的消费纠纷引发广泛关注。浙江龙游县消费者蒋先生在某珠宝商行花费2680元购买了一条黄金貔貅手链,然而商家并未告知具体克重,仅以“一口价黄金等价换克重金饰”为由诱导购买。经当地消保委介入调解,最终商家按照置换黄金的市场金价退还了2576.7元。
这起案例揭示了黄金饰品购买中常见的陷阱,也凸显了消费者在选购时需要格外谨慎。正值“3.15消费者权益日”前夕,吉安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黄金饰品购买避坑指南,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黄金饰品时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费。
“一口价”与“克价”:黄金饰品的两种计价方式
黄金饰品主要分为“一口价”和“克价”两种计价方式。其中,“克价”即按重量计价,价格随国际金价波动;而“一口价”则是商家根据工艺复杂程度、设计款式等因素设定的固定价格,不直接与重量挂钩。
“一口价”黄金饰品的常见套路
克重信息不透明:许多商家在销售“一口价”黄金饰品时,往往不会主动告知消费者具体克重。即使消费者询问,店员也常常以“工艺复杂”“设计独特”等理由搪塞,只在消费者坚持要求时才勉强透露。
价格虚高:调查发现,“一口价”黄金饰品的价格往往远高于当日金价。以西安市场为例,当日金价在每克618元至693元之间,而“一口价”足金饰品的价格每克算下来都在1000元以上,几乎是当日金价的两倍。
换购限制多:与按克计价的黄金饰品不同,“一口价”黄金饰品在换购时往往只能在原店进行,且可能需要支付额外的折旧费。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选择“一口价”黄金饰品时,实际上牺牲了未来的灵活性。
配件计价混乱:一些商家会将非足金配件(如耳堵、卡扣等)也按足金价格计算,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的支出。例如,有消费者购买的一对足金耳饰,实际足金部分仅1.1克,但加上耳堵重量后却按3.82克计价。
如何避免踩坑?
选择正规渠道:尽量选择信誉度高的商场和知名品牌。在购买前,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该品牌的口碑和投诉记录,选择那些售后服务好、退换货政策清晰的商家。
明确计价方式:在选购时,首先要明确是按克计价还是一口价。如果选择“一口价”,一定要询问清楚具体克重,并要求商家在票据上注明。
检查产品质量:购买时要仔细检查黄金饰品的钢印,确认是否为足金(999字样)。有条件的话,可以要求商家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鉴定证书。
了解退换货政策:在购买前,一定要向商家询问清楚退换货的具体条件和流程,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理性对待促销活动:不要被商家的促销活动所迷惑,要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能力理性消费。特别是一些“限时折扣”“买一送一”等活动,更要谨慎对待。
网购黄金饰品需谨慎
随着电商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网上购买黄金饰品。然而,网购黄金饰品存在更大的风险:
纯度和克重不足:永康市消保委的调查显示,部分网店存在黄金纯度、克重不足的问题。例如,在“国博金牌特惠店”购买的“周大福18K金项链”金含量低于标准值,在“六福万达十年老店”购买的“周六福足金999黄金女耳钉”金含量也未达标。
检测难度大:金包银、金片等新型黄金饰品的检测难度很大,需要进行破坏性实验,检测费用往往远超商品价值。这意味着消费者在维权时将面临很大困难。
假冒伪劣风险:部分网店未经授权就使用知名品牌标识,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在选择时要特别谨慎,尽量选择官方旗舰店或有良好口碑的商家。
结语
黄金饰品作为贵重商品,其购买过程需要消费者格外谨慎。无论是选择实体店还是网店,都要充分了解产品信息,理性对待促销活动,选择信誉良好的商家。同时,也要关注退换货政策,确保自身权益不受损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享受到黄金饰品带来的美好,避免陷入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