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监管下,A股跌停潮原因揭秘
量化监管下,A股跌停潮原因揭秘
2024年12月17日,A股市场出现罕见的跌停潮。当天,微盘股指数暴跌5.82%,全市场超4700只个股下跌,逾150只个股跌停。这一现象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有分析认为,这很可能与量化交易有关。
量化交易: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近年来,量化交易在A股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国内量化类私募基金管理资产规模达到10340亿元,在证券私募行业的占比攀升至21%。其中,指数增强策略和市场中性策略规模最大,分别占39%和33%。
百亿量化私募的数量也在快速增长。据统计,截至2021年9月初,国内百亿量化私募公司已经突破20家,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更有2家量化私募的规模逼近千亿元。这些量化私募机构通过高频备案节奏,不断扩张市场份额。
监管层加强量化交易监管
面对量化交易的快速发展,监管层高度重视其对市场的影响。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第60届世界交易所联合会(WFE)上致辞时表示,量化交易、高频交易在增强市场流动性、提升定价效率的同时,也容易引发交易趋同、波动加剧、有违市场公平等问题。
2024年5月,证监会正式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自2024年10月8日起正式实施。该规定对程序化交易的定义、报告要求、交易监测、风险防控、信息系统管理等方面作出了全面规定。
量化交易与跌停潮的关联性分析
市场分析认为,近期的跌停潮与量化交易存在一定的关联。量化资金的高频交易可能导致个股出现急涨急跌、天地地天等异常交易现象。例如,2024年12月17日,宜宾纸业、南京化纤等个股就出现了典型的“天地板”走势。
有专家指出,个别量化策略可能利用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对特定标的进行特定区间内的预定策略交易,致使个股走势偏离行业板块、大盘走势,误导投资者投资决策。此外,部分量化交易策略趋同,也可能导致助涨助跌的不利情形。
监管措施的效果与挑战
自相关监管规定实施以来,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总体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截至2024年6月末,全市场高频交易账户1600余个,年内下降超过20%,触及异常交易监控标准的行为在过去3个月下降近6成。
然而,量化交易的监管仍面临诸多挑战。由于量化交易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完全准确地统计其成交规模存在一定难度。同时,如何在促进市场发展和防范风险之间取得平衡,也是监管层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结语
量化交易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其发展态势和监管政策值得持续关注。在加强监管的同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活力和创新。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市场机制的优化,A股市场有望实现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