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非遗民俗:千年传承展新颜
春节非遗民俗:千年传承展新颜
2024年12月4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中国第44个非遗项目,标志着春节这一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正式获得国际认可。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重要时刻,更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从腊月初八的腊八粥,到除夕夜的团圆饭,再到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贯穿整个春节。
在众多春节非遗民俗中,一些地方性特色项目尤为引人注目。比如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的抬花桌,这项始于唐代贞观年间的民间舞蹈,以其独特的舞蹈韵律和音乐号子闻名。表演时,花桌由40至50人抬着,舞步整齐协调,最令人惊叹的是花桌腾空跳,表演者们将花桌小抬杆前端顶在后肩上,随着一声号令,8人同时将肩向上耸,花桌便腾空跃起,然后再稳稳落回抬花桌者的肩上,蔚为壮观。
四川自贡灯会则是另一项极具代表性的春节非遗项目。自贡灯会始于唐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已成为集创意设计、彩灯材料、彩灯贸易、彩灯运营于一体的产业链,全市彩灯和相关联企业发展到1000余家,从业者逾10万人。近年来,自贡灯会不断创新,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许多令人惊叹的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节非遗民俗也在不断创新和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各地纷纷举办非遗展演活动,如河北定州的“巳巳如意”新春庙会、吉林集安的非遗打铁花、云南昆明的“民俗大拜年”巡演等,让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春节非遗民俗的成功申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更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正如中国代表团在申遗现场所言,春节申遗成功,有助于弘扬和谐、和平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彰显非遗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中国非遗项目走向世界,让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