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高考最严安检引热议:教育部发布防骗预警
吉林省高考最严安检引热议:教育部发布防骗预警
近日,吉林省高考“最严安检”措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据报道,吉林省今年将全面升级高考安检系统,所有考点将配备智能安检门,实现无线电信号屏蔽全覆盖。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加强考试安全管理,防范高科技作弊行为,维护高考公平公正。
与此同时,教育部发布2025年高考防骗预警,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警惕各类高考诈骗。据统计,近年来高考期间诈骗案件呈高发态势,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心理,设计了多种诈骗套路。教育部会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开展打击舞弊专项行动、提升人防技防能力、加强考试诚信教育等,全力保障高考安全。
那么,当前高考诈骗主要有哪些类型?考生和家长又该如何防范呢?
主要诈骗类型
查分短信木马病毒:不法分子通过伪造查分“钓鱼”网站或发送带有“木马”病毒的手机短信,入侵考生电脑或手机,盗取个人信息和银行账号。
黑客改分诈骗:声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修改高考分数,以此为由收取费用。实际上,高考采用内网阅卷,对网络安全保密实行全程“无死角”监管,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
特殊渠道入学诈骗:不法分子假冒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谎称掌握高校“定向招生计划”,可以“特批”、换取“内部指标”,以此索要“指标费”。
虚假大学诈骗:一些不具备招生资格的虚假大学,采用与知名大学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乱发文凭,蒙骗考生及家长。
志愿填报诈骗:一些培训机构冒用教育部门名义搞高考志愿填报现场咨询、辅导活动,收取高额咨询费。甚至仿冒官方网站开展网上咨询,号称“专家指导,包准包录”。
虚假助学金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高校老师或教育部门工作人员,称可以提前申请或发放助学金、奖学金,要求提前支付“手续费”。
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通过邮寄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或者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
提前招生定向招生诈骗:不法分子利用国家定向招生政策,吹嘘可拿到某大学的定向招生计划,或冒充高校招生办声称学校提前招生,交“定向费”可保证录取。
如何防范高考诈骗
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信息:考生和家长要通过当地教育部门指定的查询方式或查分网址查询高考成绩,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
了解正规招录流程:高校招生录取有严格的工作流程,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招生”“特殊指标”。正规招录过程不会产生任何附加费用。
认清正规高校名称:填报志愿时要仔细核对招生类型,认清正规高校名称,不要轻信其他网站公布的录取结果。
保管好个人信息:不要随意在陌生网址上填写个人信息、银行卡账号及短信验证码等。保管好自己的志愿填报密码,不要泄露给外人。
警惕高额收费:凡是声称可以“包录取”“包指标”的,或者需要提前支付高额费用的,都是诈骗行为。
核实录取信息:考生可通过当地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其他渠道的信息。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但绝不是终点。面对各种诱惑和诈骗,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正规渠道获取信息和参与招录。同时,也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用诚信和努力去赢得属于自己的未来。